君子食无求饱论语十二章翻译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是孔子对弟子的告诫。做学问,学习,应将精进努力奉为头等大事,有机会就学,就机会就请教,而不要将饮食居所的事情太放在心上。
求,是苛求的意思,讲的是态度,不必纠结饱不饱,安定不安定的字面义。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德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论语译注·杨伯峻》)
此章要义在讲好学。(《论语讲要·李炳南讲述 徐醒民记录》)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郑康成注:“学者之志,有所不暇(闲暇)也。”(《唐宋注疏十三经》)
论语的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是谈学习,本句依然是谈学习,夫子重视学习,也许是对人最深刻的观察。
从未见过动物看书学习,它们一生都在吃饭、繁衍、睡觉,这种本能是天生的,不需学习,人若也是如此,与动物的区分就很模糊。人态,似乎是透过学习来彰显其尊贵,也是透过学习提升自己的重要途径。
这句话的背景更象是对家境贫寒人讲的,因为如果身处富裕、贵族家庭,是不会食不饱,居不安的。而另一个语境是,有道的明师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极其稀缺的资源,从没有一个时代是圣人满街走的,那么,心向明师,就可能要离家、走远路,出门在外总是不如家吃、住舒服的。这就要学子坚定求道、求学之心。
颜回家境贫寒,但非常好学,夫子多次赞扬他:“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