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记_虎丘记中虎丘的特点
本文首句交代虎丘名胜的方位“去城可七八里”,诚然为一般记游散文所交代的文字,但为下文埋设了意脉。尽管“其山无高岩邃壑”,却因其“近城”而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人。
这样,作者就确定了他的审美重心,不在林泉岩壑,而在游人旅客,以及他们纵游虎丘的情景图画。
“箫鼓楼船,无日无之”,以“无……无……”的双重否定更见其肯定之意的句式,强调了日日如此、月月如此的频率和密度。
“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在上文的意绪上递进了一层,突出了“月”“花”“雪”这三个时节对于游人的诱惑力量。
作者所用“无日无之”“纷错如织”还是概括性较强的语言,所给予读者的是总体印象,而细致具体的描述则在后面进行,留下审美空间。
好的,以下是对《虎丘记》段意的总结:
首先,袁宏道通过描绘虎丘的自然景观和游人活动,表现了虎丘的热闹景象。他描述了檀板、樽罍等器物摆设,以及众多唱歌的人和箫、管等乐器演奏的场景。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升起,游人逐渐散去,只有少数人还在唱和。最后,袁宏道描述了虎丘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如剑泉、陡峭的岩石和千顷云等。
总的来说,《虎丘记》通过描绘虎丘的景观和游人活动,表现了袁宏道对虎丘的热爱和欣赏之情。同时,他也通过细腻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虎丘的美丽和独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