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经典诗词20首(黄庭坚诗词50首全集)
黄庭坚杂诗七首:
其一
此身天地一蘧庐,世事消磨绿鬓疏。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其二
营巢燕燕几时休,在处成家春复秋。
岁岁自来还自去,主人无厌客无求。
其三
馆甥宫里叹才难,当日同朝听百官。
光武早知尧舜事,只今那得子陵滩。
其四
少年不爱万金身,歌舞寻春愁送春。
满眼纷华心寂寞,长安市上酒家人。
其五
薰炉茶鼎偶然同,晴日鸦啼柿叶风。
万事尽还曲居士,百年常在大槐宫。
其六
古屋清寒雪未消,小窗晴日展芭蕉。
酸甘荔子尝春酒,更碾新芽荐菊苗。
其七
碧窗凉簟唯便睡,露井无尘荫绿槐。
梦入醉乡犹病渴,辘轳声到枕边来。
黄庭坚最好的诗是《寄黄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这首诗是黄庭坚的代表作,尤其颔联“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历来备受推崇,被称为“奇语”。
黄庭坚的《杂诗七首》其一。《杂诗七首》为黄庭坚七言绝句组诗。艺术性一般。不知何时火了第一首,应该是网络捧红的吧,尤其是这一句“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网上疯传的厉害。全诗如下:此身天地一蘧庐,世事消磨绿鬓疏。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蘧庐,语出《庄子集释》:“仁义,先王之蘧庐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处。”指古代驿站,也就是现在的旅馆。
绿鬓,现代人读这个词不仅无法理解,还会不适。原因是众所周知的。为什么头发要用绿色来形容?以“青”或者“绿”代黑,似乎是古代文人约定俗成的现象。与古人审美有关。李白《将进酒》里,“朝如青丝暮成雪”,就硬生生把黑发说成青丝。但在今天,反倒尴尬了。二字典出南朝·梁·吴均的《和萧洗马子显古意诗》:“绿鬓愁中改,红颜啼里灭。”原意是乌黑发亮的头发,后普遍代指年轻。
这样一说,前两句就好理解了,无非八个字:人生如寄,光阴似箭。后两句只是以浓缩的典故,在人生如寄的基础上,再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因为用典贴切,对仗精工,加上典故本身的丰富涵义,使得这两句颇有哲理的架势。似与非似之间,迷醉了不少人。
第三句围绕“鹿”,说的是“蕉鹿梦”的故事。事出《列子集释·周穆王篇》。全文如图。
简要解释一下——
樵夫:明明自己打到了一头鹿,怎么就忘记藏哪了呢?还把已经发生过的事当做做梦。更神奇的是,他居然晚上做梦能梦到白天碰到的路人,还梦到路人把他以为是在梦里的鹿捡了。第二天,他居然还真去找路人了,果然有他以为梦中的那头鹿。绕来绕去,真是容易把读者绕晕。
简言之,就是一句话,樵夫把现实当梦,又把梦当现实。给人感觉就是梦与现实傻傻分不清了。
路人:听樵夫讲了一个梦,居然相信确有其事,去找,结果真有其事。他把梦当作了真实。
路人妻子:听说了丈夫捡鹿的经过,她认为丈夫与樵夫的相遇本身就是梦,丈夫找到鹿是因为梦的指引,美梦成真。她把丈夫与樵夫相遇的事实当作了梦。
分鹿官:好像也被梦与现实绕昏了头,来了个简单粗暴的平分。
国王、国相:又调侃地把已经发生的分鹿行为当梦中所为。
这个故事里,所有人的认知和事实都是相反的。特别是樵夫。
故事很像周星驰的无厘头剧情,围绕着鹿之得失,关乎的是梦想与现实的主题。一度让人分不清哪是梦,哪是真实。樵夫、路人、路人妻子、分鹿官、国王、国相,因为一头鹿,全套进来了。故事有很强的寓言性。而起因,却是缘于樵夫的健忘症,刚发生的事,怎么一会就忘了呢?
人生的变幻迷离、虚妄无常,故事讲得很明白。
第四句典出《庄子·大宗师》“且汝梦为鸟而厉乎天,梦为鱼而没于渊” 。记录的却是孔子和颜回的对话。说的也是幻想。
两句话的意思,无非是说,人生忙忙碌碌,有几人真能如愿呢?理想到头来不过是一场泡沫的虚幻,时光飞去,只剩得一堆苍苍白发对西风。
此身天地一蘧庐,世事消磨绿鬓疏。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赏析
黄庭坚的这首《杂诗七首·其一》,其实通篇看上去很普通,可是他对于人生那一份深刻的解读,却又是令这首诗显得别具一格,处处充满了哲理,对于我们这些读者来说,只要是能够读懂这样的作品,并且加以理解,再为自己所用,那一定是能够让自己活得更加优秀,这也正是此诗最具有独特魅力的一个地方。
“此身天地一蘧庐,世事消磨绿鬓疏。”,这开篇的第一二句写得就很是独特,更是充满了一种从容的心态,虽然生活不易,自己过得也很艰苦,但是完全没有必要去抱怨;那这两句诗也是比较好理解,天地就像一间房子,我们就是这房子里的主人,这世间的万事万物,则是把我们的头发都消磨了,使得头发全部变白了。短短的两句,看上去普通,却是充满了一种高远的意境。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最后这两句最经典,也最具有哲理,生活在这世上的人,又有几个人能够真正地享有荣华富贵?人们也只不过是活在自己的幻想中罢了,所以对我们面对这一切时,还是要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态。在这两句诗人对于人生更是有着深刻的解读,从而也令这两句显得更加独特。
虽然现实生活中的黄庭坚也不如意,但是诗人看淡了一切,也令自己更加有智慧,而这首《杂诗七首·其一》,尽管看上去写得很平淡,可是那一份深刻的哲理,却又是令他这首诗显得别具一格,为此也是处处充满了哲理。所以读这样的作品,一定会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