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南关雎原文拼音(关雎诗经周南注音及翻译)
《诗经.周南.关雎》全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这首诗主要描述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以及他最终通过礼仪娶到了心爱的女子并举行婚礼的情景。
关雎属于什么诗?
1、一般认为:《关雎》属于(爱情)诗。
2、学者李山认为《关雎》不是爱情诗而是贺婚诗。这是一家之言。他认为:
“大家对《关雎》这首诗的误解最严重。”李山说,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描写来看,这属于第三人称,这就是最简单的说明:“班上男生给女生写情诗,会用第三人称吗?不会。”
君子跟淑女这不是爱情,那是什么?李山说,诗里确有爱情的因素,不过不是在追求爱情,而是第三人在表示祝贺,诗里讲了一个男人要取一个好女人,犹如烙饼,看似简单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如果说非要认为它是一首爱情诗,那它也是限定在婚姻范围内,而不是追求。“这是一首贺婚诗,别人结婚了,大家去凑热闹,祝愿婚姻得意。”
同时,李山还从字面上对《关雎》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如果把它当成一首爱情诗,那是忽略了诗歌本身所含有的承重的。他说,中国人认为结婚是人伦的开始,所以《关雎》偶然也必然地放在了《诗经》的第一篇。
关雎属于诗歌体裁。
《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
此诗首章以关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配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的相思与追求。全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章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关雎》是一首以爱情为题材的诗。
诗歌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极为传神地表达了恋人的相思之苦。
诗中许多句子都蕴含着很深很美的含意,千古传颂的佳句有“窈窕淑女”,既赞扬她的“美状”,又赞扬她的“美心”,可说是前后呼应,相辅相成。雎鸠的阵阵鸣叫诱动了小伙子的痴情,使他独自陶醉在对姑娘的一往深情之中。
“诗经”开卷篇《关雎》在文学种类上属于诗歌类,是民歌体裁,由人民群众口头传诵的诗歌,后经过文人整理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