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受降城闻笛_夜上受降城闻笛断句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唐代〕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译文
回乐烽前的沙地洁白似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深秋白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惹得出征的将士一夜都在思念家乡。
huílèfēngqiánshāsìxuě
回乐烽前沙似雪,
shòuxiángchéngwàiyuèrúshuāng
受降城外月如霜。
bùzhīhéchùchuīlúguǎn
不知何处吹芦管,
yíyèzhēngrénjìnwàngxiāng
一夜征人尽望乡。
受降城: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北筑受降城,分东、中、西三城,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另有一种说法是:公元646年(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来。
回乐烽:烽火台名。在西受降城附近。一说当作“回乐峰”,山峰名,在回乐县(今宁夏灵武西南)。
芦管:笛子。一作“芦笛”。
征人:戍边的将士。尽:全。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huí lè fēng qián shā sì xuě
回 乐 烽 前 沙 似 雪,
shòu xiáng chéng wài yuè rú shuāng
受 降 城 外 月 如 霜。
bù zhī hé chù chuī lú guǎn
不 知 何 处 吹 芦 管,
yí yè zhēng rén jìn wàng xiāng
一夜 征 人 尽 望 乡。
注释: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