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一首(其一)(唐 李绅)(悯农一李绅古诗)
悯农其一这首诗作者作于唐朝中期。
明确点说是唐德宗时期。
作者李绅27岁时写下了这首诗,深刻现实地反映了中唐时农民面临的社会现状。
中唐时期,土地兼并问题已经很严重了,虽然年景丰收了,失地的农夫还是有饿死的情况。
社会阶层矛盾激化,刚步入官场的李绅注意到了这种现实。
1、《悯农》其一
作者: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
1、《悯农》
唐代: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释义: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
2、《悯农》
唐代: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释义: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3、《悯农》
宋代:杨万里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释义:
稻田因天气大旱而没有多少成熟的,荞麦也因为寒霜来得太早而没了收成。农民们早就料到今年要忍饥挨饿过日子了,却偏偏又赶上今年闰了一个月,挨饿的日子就更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