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简介_唐代诗人王之涣简介
唐朝诗人王之涣字和号皆为“之涣”,他是唐代诗歌中著名的山水田园派代表之一。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而著称,被誉为“山水田园之神”。王之涣的字号并不是他的创作特色所在,而是他的个人标识。他既没有特别的号,也没有特别的字,只有一个简单的“之涣”作为他的代表标识。这也是他诗歌作品中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的风格的体现。
王之涣(688年—742年),字季凌,祖籍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唐朝诗人。幼年聪颖,弱冠能文。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精于文章,善于写诗,多被引为歌词。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等。
王之涣 (688-742),字季凌,原籍晋阳。曾于高适、王昌龄等人唱和,他写西北诗篇颇具特色,大气磅礴,韵调优美。为盛唐边塞诗人之一。
开元(713年十二月—741年十二月)为唐朝皇帝唐玄宗的年号,共计29年。开元意思是开辟新纪元。开元年间,唐朝国力强盛,史称开元盛世。
所以应该算是唐玄宗时代的诗人。
王之涣,唐代诗人,生于公元688年,卒于公元742年。这是史书所记录的王之涣的生评。根据史书所记结合唐史,王之涣应是唐朝包括武周时期共经历了四代皇帝(统治者)688年到705年为武周女皇武则天。705年到710年为唐中宗李显。710年到712年为唐睿宗李旦。712年到742年为唐玄宗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
王之涣幼年聪颖,弱冠能文。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以门荫入仕,授衡水主簿,在任上娶衡水县令李涤第三女为妻。后受人诬谤,拂衣去官。天宝元年(742年),补文安县尉,清白处世,理政公平。卒于文安任上,时年五十五岁。归葬洛阳县北邙山祖坟。
当时的统治者是唐玄宗李隆基在位。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712年—756年在位)。 王之涣(688年—742年),字季凌,祖籍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唐朝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