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正文内容

宵衣旰食_宵衣旰食造句

chun3653周前 (08-20)诗词名句9

宵衣旰食 - 释义

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

拼音

xiāo yī gàn shí

出处

唐·陆贽《兴元论解姜公辅状》:“……乃是陛下握发吐哺之日;宵衣旰食之辰。”

例句

他是封建政权的反动头子,可是在生活上却"宵衣旰食",经常不吃肉。

答:在现代汉语中,宵衣旰食是一个成语,意指天不亮就起床穿衣,天黑了才吃饭。旧指封建官吏勤政为民,辛苦工作,不分黑夜白天。

宵衣旰食,汉语成语,拼音xiāo yī gàn shí,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

出处:南朝陈徐陵《陈文帝哀册文》:勤民听政,旰衣宵食。

宵衣:天不亮就起床穿衣;旰食:天很晚了才吃饭。

古义

旧时用来形容帝王或大臣、官吏勤于政事。泛指非常辛劳。

在今天,这样成语也可以用于颂扬那些勤政为民的官员,他们能为民生操劳,深得人民拥护。

区别是全力以赴可以用于所有人,宵衣旰食一定是形容领导者的

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投入进去。

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政务忙碌。

焚膏继晷的意思是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宵衣旰食的意思是天不亮就穿起衣服,时间晚了才吃饭,多用来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区别在于侧重点有所不同,一个只是形容学习工作。一个则特指处理国家大事。比如说,他焚膏继晷,终于考上了北京大学。

焚膏继晷和宵衣旰食都是形容勤奋,焚膏继晷侧重指起早贪晚,宵衣旰食侧重指废寝忘食。

相关文章

端午节的由来_端午节的由来简介50字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龙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

温故而知新的下一句是什么(温故而知新下一句是什么论语)

可以为师矣。出处:论语十则(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

村居古诗的意思_村居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村居》的古诗意思: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

定风波翻译及原文(定风波,翻译)

元丰五年(1082)三月七日,他到黄冈东南三十里的沙湖,路上遇雨,因为没有雨具,同行的人都狼狈不堪,独有苏轼从容不迫。不久天晴了。事后,他写词记述这次经历。雨洗娟娟嫩叶光,风吹细细绿筠香。出自宋代苏轼...

《劝学》原文有注音(劝学注音版文言文)

sān ɡēnɡ dēnɡ huǒ wǔ ɡēnɡ jī , zhènɡ shì nán ér dú shū shí 。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  hēi fà bù zhī qín x...

范仲淹的诗_范仲淹的诗和词

   范仲淹的诗小学10首:   1、《江上渔者》   江上渔者   作者: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