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_高山仰止在东方
含义: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读音:gāo shān yǎng zhǐ 出自:周代·无名氏《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翻译:仰头望着这高山,沿着宽阔大路走。 示例: 唐·王勃《倬彼我系》:“夫岂不怀,高山仰止,愿言敏德,啜菽饮水。” 翻译:有哪个不怀有崇拜之心,对你的品德,只能像抬头看山一样仰望你,愿传扬你的聪明才智、高尚品德,以及那君子般讲究节俭清苦的节操。 例句:就像人们常说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释义
基本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或大学问;仰:仰望;止:句末语气词。像高山一样只可仰望。指品德崇高的人,就会受到人们的敬重仰慕。
比喻
比喻对崇高品德的崇敬、仰慕。也比喻人们仰慕品格高尚的人。
例句
老教授的道德风范高山仰止,后人设立的这一奖学金就是以老教授书屋的名称命名的。
和老王相处久了,他的胸襟和学识令人产生了高山仰止的感受。
1.原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2.翻译:对古人崇高的道德则敬仰若高山,对古人的高尚行为则效法和遵行。
3.出处:出自魏晋陶渊明的《与子俨等疏》。
4.作者: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