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正文内容

如梦令其二(如梦令其二李清照原文及翻译)

chun3654周前 (08-20)诗词名句7

释义:

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怎么才能出去呢?怎么才能出去呢?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原词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宋代: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较为可信的时间当是李清照到达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赏析:

这首《如梦令》是李清照为追记一次有趣的郊游而写的。作品中第一句说明了这是已经过去的一天,是在郊野水边的一个亭子里,傍晚的时候。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作者饮宴以后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

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 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作者在词中不是流水账式地写她如何去,如何到家,在那里怎么玩,只在字里行间把经过作了交代。作者也并没有写“我玩得多么高兴呀”之类,而只用了“常记”、“沉醉”、“兴尽”、“晚”几个字,就把她游赏的欢快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她善于剪裁,仅仅截取了醉归途中、误入荷塘、惊飞水鸟这个“镜头”,稍加点染,就写出了她这次郊游中不同一般、最难以忘怀之处,使读者不仅如临其境,也如闻其声。总之,这首小词,虽然并无深意,但写得简练、生动而传神,今天读来,还是引人入胜的。

相关文章

卖炭翁主旨(卖炭翁主旨思想)

《卖炭翁》中心思想是揭露了老百姓承受剥削阶级肆意剥削的现实,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也同时表现出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组诗中的一篇。此诗以个别事例来表...

千里莺啼绿映红_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意思

千里莺啼绿映红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江南春》全诗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句千里莺啼绿映红,绿映红的意思是:无边的绿叶映衬着鲜艳的红花。 《江南春》  ...

黄沙百战穿金甲_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表达的情感

指因为战事艰苦,金甲被磨穿 。“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

曾子烹彘的意思(曾子烹彘注释)

曾子烹彘意思是曾子杀猪,成语:杀彘教子。比喻做人一定要遵守诺言,言而有信。曾子杀彘讲述了曾子妻哄小孩时随口答应儿子要杀猪给他吃, 事后,曾子为了实现这个承诺真的杀了猪。“曾子杀彘”是则家喻户晓的故事,...

荷塘月色原文_荷塘月色原文朱自清

全文: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的一言)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这句话出自:《论语》。意思就是: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生奉行呢?原文是: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就是:子贡问孔子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