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虞世南古诗拼音(蝉虞世南这首诗的拼音)
蝉chán虞[yú]世[shì]南[nán]【译文】蝉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喝的是清冽的露水,悦耳的叫声自梧桐林向外远播。因为它站得高,声音自然传得远,并不是借了秋风。
蝉 虞世南(yú shì nán) chuí ruí yǐn qīnɡ lù , liú xiǎnɡ chū shū tónɡ 。
垂 緌 饮 清 露 , 流 响 出 疏 桐 。 jū ɡāo shēnɡ zì yuǎn , fēi shì jiè qiū fēnɡ 。 居 高 声 自 远 , 非 是 藉 秋 风 。
虞世南《蝉》诗中的“緌”而读音是:rui,二声,阳平。是指古人帽带的下垂部分,用来代指蝉的触须。
虞世南的蝉中的缕lǔ读音。
虞世南《蝉》 诗中的“緌”的读音是ruí。
原文: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白话译文:萧疏梧桐之上,蝉儿低饮清露,蝉声清脆响亮,回荡树林之间。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传声依然遥远。
首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因古人常以“冠缨”指代达官贵人。
yu shi nan de chan zhong de lv
蝉
虞世南〔唐代〕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完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的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