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_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翻译
昨晚狂风大作,雨却稀疏,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一觉醒来,天已大亮,突然想起昨夜风雨,来不及起身更衣便询问起卷帘的侍女窗外的海棠花怎么样了?
侍女无心去看,只是敷衍着随口回道:“海棠花依旧盛开。”听后嗔叹道:“真的吗,不应是绿叶盛繁,红花凋零吗?”

词句注释
⑴如梦令,又名“忆仙姿”“宴桃源”。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勗)创作。《清真集》入“中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
⑵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疏:指稀疏。
⑶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浓睡:酣睡 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⑷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⑸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词作。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
全词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对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栩栩如生,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极尽传神之妙,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后人对此词评价甚高,尤其是“绿肥红瘦”一句,更为历代文人所激赏。
这是李清照的一首词吧?好像流传很广的,可能中小学课本里有,不然怎么流传得这么广呢。
依我看,意思就是字面上的叙述。
就是说,这位(词人,也就是李清照本人)因为昨晚饮酒太多而宿醉,早晨醒来时身体不轻快,懒懒的、堕堕的,起不来了。于是依然躺在床上回想昨天的事情。
她想到昨天的天气有点不平静,雨水稀稀拉拉地打在屋顶、树叶、地面上,风却很大,呼呼地刮着,她自己坐在屋里喝酒吃东西。
因为一个人过日子嘛,没有人来陪她一起吃喝、问候她心情如何,所以她很容易放开来大吃大喝,于是就喝多了,一觉睡到第二天早晨醒来感觉身体还是沉沉的。
现在丫头或者婆子来了,打算伺候她起床。于是她问,昨天的雨一阵一阵的、凤刮得那么大,有没有把院子里海棠花都打光了啊?
没想到丫头或婆子回答说,没有啊,海棠花好好的呢。
哎呀呀,怪了怪了,怎么可能嘛,那么大的风雨,怎么可能这些柔弱的海棠花还好好的呢?!
于是她眨巴着眼睛望着屋梁或者帐子,想不通了,疑惑了,经过昨夜这么一大阵子风雨,这些美丽柔弱的海棠花居然现在还活着、还好好的!没听错吧?
于是她又对丫头或婆子说,或者只是她自己心里想,唉,简直就是鸡对鸭讲话,你根本不知道我问的是什么。恐怕只有植株和绿叶还在吧?因为那些美丽柔弱花朵们不可能躲得过那么大的风雨啊。
这种答非所问的情况生活中很常见。丫头或婆子整天为衣食而奔忙的人,哪里有她这种有闲人士的细腻心思呢,哪里顾得上停下来细想她问的是花朵呢还是绿叶么还是植株呢。
按照正常道理推想,虽然绿叶不怕,但花朵们肯定是被打得稀稀落落所剩无几了。所以应该是绿肥红瘦了才对。
其二呢,也是我个人一点猜想。也可能丫头或婆子说的是实情,的确昨天的风雨没有多大,属于很常见的情况,只是词人自己生性多愁善感,遇到一点普通的情况却能在心里生发出一阵惊涛骇浪。所以真实的情况也可能是,外面稍微有一点风雨,但她自己心里翻江倒海的、自己惊着自己了。
随便说说玩玩。
这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的雨不很大,风刮得很猛。酣睡一夜,残酒(醉意)未消。随意问一声侍女(丫鬟),她回答道:海棠花还是(去年的)老样子。(只是)您知道吗?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雕零了。(因为风骤)
我觉得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四句,听起来像毛阿敏《相思》里最肯忘却故人诗,最不屑一顾是相思那几句。果然专业的和不专业的就是不一样,赵的声音怎么那么尖啊,尖到扎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