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苏轼_但愿人长久苏轼为什么埋怨月亮
苏轼的《但愿人长久》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词作,表达了对爱人的深深祝福和思念之情。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山无陵,江水为竭”等,以表达对爱人的无尽思念和希望。
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成为了经典的祝福语,寄托了作者对爱人的美好祝愿和对长久幸福的向往。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深的共鸣和感动。
此词是中秋节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
注释:“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词人首先对苍天发出疑问:月亮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我欲乘风归去”,进而幻想脱离现实生活,飞到月宫里去,这反映了词人逃避现实生活的心理状态,但是词人又感到了人间的温暧,“何似在人间”,还是留在人间最好,由消极又转向了积极的态度。。
注释:在下片中,词人由月亮引发了对弟弟的怀念。月圆,象征团圆,但是现在月圆人散,于是词人感到人生中的悲欢离合在所难免,正如月亮会有阴晴圆缺的自然变化一样,自古以来就是这样。那就旷达一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既然亲人不能团聚,那就一同欣赏这美好的月色,通过月色来传达自己的思念吧。这是词人向自己的弟弟,也是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发出的安慰和祝愿。。注释:整首词以“月”贯穿全篇,既通过月色的空明澄净来反映自己超脱开朗的情怀,也诉说了阴晴圆缺、悲欢离合的人生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