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正文内容

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寓意(重阳节登高寓意着什么)

chun3653周前 (08-20)诗词名句7

1、重阳节登高有辟邪气之说,古人认为重九之时,天气下降而地气上升,天地二气相交,不正之气弥漫。为避免接触不正之气,须登高山以避重九之邪气。加上九月九正值仲秋时节,秋高气爽,非常适合登高远望。

2、祈福和感恩。古代对山神有崇拜之情,以为山神能使人免除灾害,所以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要登山拜神以求吉祥。《礼记·祭法》记载:“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

3、吉利之意。不过,也有说农历九月九日具有“宜于长久”的吉利之意。汉末曹丕在《九月与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即登高会)。”因此,重阳登高、饮菊花酒、女子在手臂上系茱萸囊逐渐成为民间习俗。

4、登高采集。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相对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和供副业用的植物原料。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此演变而来的。

重阳登高起源于古代人们对山神的崇拜,信奉山神可以使人免除灾害。

古人认为“九为老阳,阳极必变”,九月九日,月、日均为老阳之数,不吉利。因此衍化出一系列避不祥、求长寿的活动(这里并非如魏文帝曹丕所称“九”为“宜于长久”之数。这是明代谢肇淛《五杂俎》中的看法)。所以,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必须往山上游玩,以避免灾祸。最初人们还要祭拜山神以求平安吉祥,后来逐渐演化成一种娱乐活动。

相关文章

观书有感其二_观书有感其二宋朱熹

观书有感其二_观书有感其二宋朱熹

观书有感其二古诗: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白话译文: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巨大的舰船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向来行驶要白费很多推拉力气,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

王安石的改革思想(王安石改革主要措施)

王安石变法,是发生在宋神宗时期的改革,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变法自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至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结束,故亦称熙宁变法、熙丰变法...

小品《气死老师》剧本(小品《气死老师》剧本 完整版)

1、 周瑜与鲁肃想出一计,告诉孙权2、 吕范被派来说媒,诸葛亮偷听定计3、 赵云带上锦囊陪同刘备来成亲,用第一个妙计(略)4、 刘备与孙尚香成了亲,刘备被软禁在宫中。用第二个妙计,他们准备离开。5、...

赤壁赋原文及翻译_劝学原文及翻译

《赤壁赋》【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

端午节的由来_端午节的由来简介50字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龙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

一段简短而深情的告白_一段简短而深情的告白文案

此生有你是我最幸,一生一世一双人,白头偕老到尽头。1.喜欢你,其实不过一瞬间,剩下的,就是陪着你沧海桑田。2.好东西喜欢跟人分享,但更好的只想私藏,比如:你。3.你该知道我对世事都缺乏兴趣,唯独对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