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江寺飞泉亭记阅读答案_峡江寺飞泉亭记节选阅读答案
阅读感悟:
作者袁枚主张诗文创作不要抄袭古人。因此《峡》文中不用典故,语言大多通俗易懂。如“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中的“不适”,“久留”如“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即成语“以逸待劳”。“清”是最主观的感受。没有浓浓的修饰,没有深奥难懂的文字,寥寥之笔,几句明白晓畅的语句描绘出了“绝妙”的飞泉寺。
“天籁人籁,合同而化”,表达出人与自然和谐美好的声音。读它,似乎真有清凉的水珠喷到脸颊,沁人心脾。归隐随园的袁枚继承了明代“公安三袁”的文学思想,通过《峡》,道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在他的描写中,那声势浩大的瀑布以及瀑旁安逸的飞泉亭耸然眼前,宛若仙境般的世外桃源,有山有水,还有怎样更好的世界呢?作者陶醉其中,以人之逸,待水之劳,让心与大自然得到交汇。
首先,二者在表达方式上都较多地运用了记叙和描写,注重景物的描写。
其次,二者都融情于景,不过写作背景有很大不同,前者表现了作者恣情山水,淡泊名利的感情,而后者的作者柳宗元当时遭到贬谪,心情抑郁,偶然来到小石潭,被清幽的景色吸引,只是很快感到周围的环境过于巧怆幽邃,而匆匆离去。
小石潭记的描写是正面直观描写,峡江是习泉亭记是远处和宏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