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原文及翻译及赏析(蒹葭的原文和译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jiān jiā):芦荻,芦苇。
初生芦苇茂密生长,白色露水凝结成霜。口中所说那个人儿,就在河水另外一边。逆流而上前去追寻,道路险阻且又漫长。顺流而下寻觅踪迹,宛若就在河水中央。
初生芦苇繁盛一片,白色露水还未干燥。
口中所说那个人儿,就在河水那头岸边。逆流而上前去追寻,道路险阻且又难行。顺流而下寻觅踪迹,宛若就在水中高地。
初生芦苇稠密四布,白色露水还未消退。
口中所说那个人儿,就在河水对侧之畔。
逆流而上前去追寻,道路险阻且又曲折。
顺流而下寻觅踪迹,宛若就在水中小洲。
突然看到这个图片,我想起来高中学这个诗的时候的场景,当时走的流程是朗读,翻译原文,然后课后要求背诵,一节课的时间也算是对这个诗的最高尊重了。
现在距离高中毕业已经三年,已经大三的我,对这句话还是挺有感触的。
《蒹葭》原文内容是这样的: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中重复出现蒹葭与露水的状态,以及“
溯洄
”与“溯游
”行进的状态,以及美好事物的代表“伊人
”。“蒹葭
”的状态没有什么变化,一直是很多很茂盛的样子,清晨的露水由霜到挥发一部分还没有挥发完,也是间接知道了是按时间发展顺序纪录。逆游回去找她的状态一直都是有阻碍很漫长,顺游去找她的的状态也都是在那水中央,却都用了一个“宛
”字,仿佛就是在水中央,而那“伊人”却一直在河水的那一方。“
蒹和葭都是价值低贱的水草,因喻微贱
”,这是蒹葭的解释。或许蒹葭一直是作者卑微求爱或者早早暗自筹备自己计划的心理环境,他也似乎知道自己是逆着自己的发展趋势,去回头找“伊人”,要去追回一份感情。但每次回头寻找的时候,总是各自艰难险阻。而都是一个“宛
” 字,其实都是自己一个人将要发生的事情先入为主的美化、理想化了。当自己不在逆着发展趋势寻找时,她好像就在水中央。可能作者表达对于错过的感情,你要追回时难度很大,但你要是向前看,让自己变优秀,真正的感情才会出现在前面……或许求而不得,得而不惜是人一直存在的心理状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