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鉴赏)
诗句赏析: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句诗写的非常好,诗人把“蓬”和“雁”用以自比,写出自己像随风飘零的蓬草一样来得到“汉塞”,又像向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了“胡天”。
很多古诗中经常用飞蓬来比喻漂流在外的人们,但这里却是在比喻一个心怀朝廷使命感的大臣,也是这句话生动的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之情。这又和首句的“单车”互相呼应起来。
拓展知识:
这句诗的出处来自于《使至塞上》。作者是王维。他字摩诘,是汉族人,同时也是唐朝的著名诗人,享有“诗佛”的称号。现代人对王维的评价是,他是盛唐诗人的杰出代表。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征蓬:被风卷起远飞的蓬草,自喻。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
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如曹植的《杂诗》(其二)所谓“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就是著名的例子。本诗中的“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的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
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所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
诗人的失意情绪或者同朝廷政治斗争有关。一向器重诗人的宰相张九龄即于本年四月贬为荆州长史。 诗在表现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征蓬”喻诗人,是正比,而“归雁”喻诗人则是反衬。
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