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原文_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故事源于唐代
西厢记里面崔莺莺是旦角,青衣。《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元代王实甫著杂剧剧本,故事取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会真记》(又名《莺莺传》)[1][2],北宋赵令畤改写为《商调蝶恋花》鼓子词,金代董解元改编为《西厢记诸宫调》,元代王实甫则进行了创造性改编[3]。主要讲的是相国千金崔莺莺和贫寒弟子张生在普救寺一见钟情,经历过普救寺初相识、退叛军、母亲几次悔婚阻拦、进京赶考以及郑恒从中造谣作梗等几多波折,在丫鬟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私定终身终成眷属的故事。[4]
西厢记里面崔莺莺是旦角,青衣。
莺莺19,何为少得惊讶?
张生在书中好像没提到年龄哦,但与红娘大概差不多。比崔莺莺大点。
延伸:
西厢记(元代王实甫著古典戏剧)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元代汉族戏曲剧本,王实甫撰。其书处处表现了道家的哲学闪光。道家哲学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基因。它极大地影响着作为"人学"的"文学"。《西厢记》中无不体现出道家哲学上善若水、素朴之美、追求自由的思想。它的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在经典古代名著《红楼梦》中,也提到过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