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古诗劝学(播放一年级古诗劝学)
我每天都能听到劝学的声音,告诉我要好好学习
善国者,莫先育才;育才之方,莫先劝学。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水做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
木材笔直,合乎墨线。但是(用火萃取)使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到)如圆规画的一般的标准了。
即使又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用火萃取使它成为这样的。
因此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劝学》的主题思想是通过论述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来勉励人们努力学习。
《劝学》的第一段大意是:学不可以已。
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说学习的意义非常重要,所以不能停止;另一方面是说对待学习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和方法,那就是不能停止。
《劝学》第一段阐述了学习的必要性。
《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这篇文章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较为系统地体现了荀子的教育思想。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阐明学习的重要性,第二段说明正确的学习态度,第三段论述学习的内容和途径,第四段阐述学习的最终归宿。文章语言精练,设喻贴切,说理深入,结构严谨,代表了先秦论说文成熟阶段的水平。
文章开头就提出了中心论点,语言简劲,命意深广,因而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的滔滔阐述。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比喻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这两个比喻,使学习的人受到很大的启发和鼓舞。不过,要能“青于蓝”“寒于水”,决不是“今日学,明日辍”所能办到的,必须不断地学,也就是说:“学不可以已”。
《劝学》第一段段落大意: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首句提出全文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接着用一连串的比喻进行论证,最后说明人要广博地学习并不断反省自己,就会智慧明达、行为无过。
特别是用“青于蓝”、“寒于水”这两个比喻深刻有力地说明了中心论点,催人奋进。
这一段主要是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能够使人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