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正文内容

中国七大传统节日及风俗_中国七大传统节日及风俗有哪些

我国七个传统节日分别是: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1,春 节

时间是中国农历正月初一,中国传统的新年,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

2,元宵节

时间是中国农历正月十五。

3,清明节

时间是公历4月5日前后,中国特有的农历历法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4,端午节

时间是中国农历五月初五,中国自古相传的“卫生节”。

5,七 夕

时间是中国农历七月初七夜晚,有“中国情人节”之称。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

6,中秋节

时间是中国农历八月十五,中国人团圆的日子。

7,重阳节

时间是中国农历九月初九,中国老人的节日。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登高节”。

春节

【来历】春节原名为元日,相关的庆祝活动在夏代已经开始。作为岁首大节,它确立在汉朝。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颁行《太初历》,确定以夏历的正月初一为岁首。每年的最后一天,就是除夕。

【内涵】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是节日体系中的核心大节,持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春节蕴涵的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意义,成为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力量,也使它成为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除夕全家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熬夜守岁,是中国人一年一度的文化心结,在外的游子不远千里万里也要赶回家来。




元宵节:


【来历】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内涵】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清明节

祭祀踏青两相宜

【来历】清明节是传统节日中少有的依阳历而确定的节日,固定在公历每年的4月5日前后。清明节举行的扫墓、踏青等习俗主要来源于古代的寒食节和上巳节。

【内涵】这两年,每到清明节,黄帝陵、轩辕庙、炎帝陵都要举行大型公祭,海内外华人从祭祀的仪式中体会到血浓于水的同胞亲情。祭祀先人一直是中华民族民俗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清明时节,上坟祭扫先人显示了“慎终追远”的传统,大批旅居海外的华人、港澳台同胞也纷纷赶回故土,祭奠祖灵。清明时节春光最好,适合人们到郊外亲近自然,拥抱春天。我国的许多地方在清明还有植树的习惯。




端午节


粽叶飘香习俗多

【来历】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盂兰节、蒲节等。关于端午节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东汉,五月初五,人们用彩色的丝带系在手臂上,用来防避兵役和鬼魅,防病防瘟疫。吃粽子、划龙舟则是后来不断形成的风俗。

【内涵】围绕端午节及其习俗的来源,形成了一些影响很大的民间传说,并为端午节增添了新的习俗和文化内涵。如吃粽子、划龙舟等习俗,较通行的解释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增加了爱国主义的精神内核,而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赛龙舟等多种体育竞技活动,也有助于培养合作精神。




七夕节


【来历】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的传统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源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因为,七夕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也称这一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内涵】每年七月初七,天下的喜鹊在银河上,搭成一座鹊桥,牛郎和织女才能相见。这个美好的传说始于汉朝,经过千余年的代代相传,深入人心。这一天,民间有向织女乞巧的习俗。一般是比赛穿针引线,看谁更心灵手巧。因此,七夕又叫乞巧节或女儿节。每到七夕将至,牵牛和织女二星都竟夜经天,直至太阳升起才隐退,因而又被喻为人间离别的夫妻相会。




中秋节

花好月圆人团圆

【来历】在中国的民俗节日体系中,中秋节形成较晚。汉魏时期,中秋节日尚无踪迹,唐宋时期,以赏月为中心节俗的中秋节日出现,明清时期,中秋上升为民俗大节。

【内涵】中秋是中国秋季的传统大节,它的地位仅次于春节,中秋为花好月圆之时,人们由天上的月圆联想到人事的团圆,因此中秋在古代被视为“团圆节”。人月两团圆的意境对于中国人来说是生活中的理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寄托了人生的美好愿望。传统中秋节俗十分重视亲情的培育与表达,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重阳节


【来历】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内涵】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佳节活动极为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重阳节又是“老人节”,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




冬至节


【来历】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内涵】冬至在我国古代是一个很隆重的节日。至今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以示不忘更本,祝福阖家团圆。北方地区冬至有宰羊,吃饺子的习俗,南方的传统食品有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等等。

相关文章

王昌龄一片冰心在玉壶全诗(唐王昌龄诗一片冰心在玉壶名家书法作品选)

芙蓉楼送辛渐 唐代 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平明:天亮的时候。冰心:纯洁的心。玉壶:玉做的壶,比喻人品性高洁。意思是说冷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后,...

轻诺必寡信是什么意思(轻诺必寡信下一句是什么)

最近一直在反思,自己太容易答应别人,却很多时候没做好,一直告诫自己不要轻易许下诺言,但还是屡犯不改,真心遭罪。突然有一天就看到了如题的这句话,发现老祖宗真是厉害,很早以前就告诫我们,轻诺必寡信,顺便带...

李渔芙蕖_李渔芙蕖的翻译及原文与注释

《芙蕖》李渔 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则谓非草本不得矣。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

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朗诵_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朗诵连续播放

2009年中秋节诗歌朗诵材料中秋节来了行着菊的步子月饼是奶奶笑满皱纹的脸月亮做了夜的情人梳妆的更亮更圆千古的结团圆是永恒的主题漂泊的游子思乡泪淌成结冰的河只有母亲慈祥的目光才能融化入海洋望穿秋水的情人...

ppt课件_ppt课件制作视频

PPT的基本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1、幻灯片放映:PPT的放映操作功能。在这里可以设计幻灯片自动播放还是人工演示。还有一个功能“使用演示者视图”,就是在投影仪演示的时候,可以通过电脑看到备注和下一页内容...

山水田园诗大全_山水田园诗诗

关于山水田园诗10首有:1.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出自唐代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2.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出自宋代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3.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