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日当午流氓诗句_锄禾日当午等邪恶诗句反套路
过山农家
【唐】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农家
【唐】颜仁郁
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农家望晴
【唐】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农父
【唐】张碧
运锄耕劚侵星起,陇亩丰盈满家喜。
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
锄禾应该是日的6个:“当午”、“汗滴”、“下土”、“盘中餐”、“粒粒”、“辛苦”。解释为:“锄禾”日了“当午”、“汗滴”和“下土”,再日“盘中餐”、“辛苦”接着日“粒粒”。所以“粒粒”应该是最后一个被日。
李白没有写过锄禾这首诗,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绅。古诗《锄禾》全诗带拼音版:《锄禾》(或《悯农》)是一首唐诗,被选入小学(二年级)语文教科书,作者为唐代李绅。此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全诗语言通俗、质朴,音节明快、上口,流传极广,妇孺皆知。其中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中国传统的“治家格言”,提醒人们注意节约用度,珍惜劳动成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
其一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其二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李白没有写过锄禾这首古诗,这首古诗是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而且这首古诗的不叫做锄禾,叫做《悯农二首.其二》。全诗内容: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全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这首诗描写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在田里辛勤劳作的景象,更深层次的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真挚同情心,其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更是我国传统的“治家格言”,告诫人们要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不可铺张浪费。
不是李白写的,是出自唐代李绅的《悯农二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