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机杼_断机杼的拼音
断机杼意思是割断织机的布,比喻母亲因为孩子不学习而发怒,甚至剪断织布机上的布来警示孩子。这个成语出自《三字经》,是古代中国流传下来的一句经典名言,意思是告诉人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否则就会像孟母一样,因为孩子不学习而感到愤怒,甚至采取极端的措施。
在《三字经》中,这句话被用来教育孩子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不要让母亲因为自己的不努力而感到失望。同时,这句话也告诉人们,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和引导非常重要,他们的言传身教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此外,在现代汉语中,“断机杼”这个成语仍然被广泛使用,用来比喻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过于严厉或者过于激烈,导致孩子感到压力和不安。
断机杼的意思是割断织机的布。
出自《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孟母断机的典故流传很广,与“孟母三迁”齐名,可见孟母教育艺术之高超。孟母断机告诉人们要有决断性,一旦认为是错的就当机立断改正错误,同时只有好好学习,持之以恒,才能成才。孟母断机的故事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并为人们所称颂,笔者以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孟母的循循善诱。
断机杼是一个古代的成语,意为止步不前。
据说它的典故来源于《庄子·齐物论》中所讲的关于机杼和斧子的故事,比喻人们因为固执己见而不愿顺应时代的变化,守着自己的小圈子,失去了进步与发展的机会,停留于原地。
因此,断机杼的意思是不肯前进,停滞不前。
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面对新事物,接受挑战,持续学习,不断进步。
"断机杼"是一个成语,指代工具失去作用而无法完成工作的境况,也指无法继续进行下去的情况。据说它的出处与古代的纺织业有关,杼是用来穿线的织布工具,如果杼断了就无法继续纺织,因此“断机杼”一词就成了表示无法继续工作或事情发生了阻碍的代名词。现在,“断机杼”这个成语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常用,常用于形容各种困境或瓶颈,比如:形势“如断机杼”,工作“遇到断机杼”等。
断机杼的意思就是割断织布机上的梭子。
其中的“机”是指织布机,“杼”则是指织布机上的梭子;断机杼就是割断织布机上的梭子。
这句话是国学经典《三字经》中的一句:”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战国时,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有个好的成长环境搬了好几次家。有一次孟子厌学,孟母就割断织布机上的梭子来教育他。
意思就是剪断织布机上的布。子不学,断机杼。
“机杼”中的“机”指织布机的机身,“杼”指织布机上的筘和梭子,统称为“机杼”。织布时,需要将所有经线穿在筘上,用梭子编织纬线。假如这些经纬线被剪断,织布工作就无法完成。
“断机杼”是成语,常常用来形容劳动人民英勇坚毅,坚韧不拔。原指编织时,机杼突然断裂或缺少,但工人不放弃,仍能继续编织。后来引申为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