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哲学道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意思是: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这句话出自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的《劝学》。《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文章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 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阐明学习的重要性,第二段讲正确的学习态度,第三段讲学习的内容,第四段讲学习应当善始善终。全文说理深入,结构严谨,代表了先秦论说文成熟阶段的水平。
意思: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出处:《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所作。
在写作上的一大特色是通过比喻阐述道理、证明论点。全文除少数地方直接说明道理外,几乎都是比喻。文中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有时作品集中了好些并列的比喻,从同一角度反复地说明问题。
创作背景: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各自的主张,并逐渐形成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等不同的派别,历史上称之为“诸子百家”。
这句话告诉我们的人生智慧是: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畏艰难,不怕曲折,坚忍不拔地干下去,才能最终达到目的。
一件事情的成功,绝不是偶然。必有一个开始,而这一个又一个的开始,则犹如我们千里之行的“跬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你主动去迈动自己的步伐,才会到达那遥远的彼岸。简单枯燥的工作,只有你主动去做,你才会发现其中的乐趣所在,才能发现自己一次又一次重复背后的收获;复杂而高深的设备,只要你主动去一遍又一遍地摸索,你终究发现它仅仅是你手中的一个玩具而已,而你将驾驭着它自由地翱翔。
人世间的所有事情都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且任何事物的发展也都是由小到大,积少成多,事情虽小但是如果不去开始做一定不会成功。所以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过程多多积累才能够有机会厚积而薄发,取得最后的成功。
说的是,勿以善小而不为,量变会达到质变。要想大事成功就要从小事做起。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