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都赋(两都赋指的是哪两都)
《两都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描述了唐朝两个重要的都城——长安和洛阳的景色、历史和文化。诗中描绘了长安城的宏伟和繁华,以及洛阳城的文化底蕴和灿烂历史。通过对两个城市的比较,表达了唐朝的繁荣和强盛。《两都赋》不仅是一篇地理文化描述,更是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状况,是一篇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杰出文学作品。
前篇叙述长安地势险要、物产富饶、宫廷华丽等情况,暗示建都长安之优越处。后篇颂扬东汉建都洛阳后之种种政治措施,意指洛阳当时之盛,已远过于西汉首都长安。
《两都赋》的作者是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班固。
班固与司马相如、扬雄、张衡四人,被称为汉赋四大家,成就斐然。
司马相如的代表作是《上林赋》、《子虚赋》;扬雄的代表作是《河东赋》、《羽猎赋》;张衡代表作是《西京赋》、《东京赋》,张衡还是天文学家,更被大家耳熟能详的是他制作的地动仪。
班固出身书香世家,父亲和祖父都是儒学大家,文化积淀深厚。班固编撰的重量级史书《汉书》,与司马迁的《史记》、范晔的《后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并称为二十四史的"前四史"。
《两都赋》是《西都赋》和《东都赋》的合称,《西都赋》以赋中人物西都宾的口吻,盛赞定都西都长安的好处,《东都赋》与之相反,以赋中主要人物东都主人的口吻,盛赞定都东都洛阳的好处,并驳斥西都宾的观点。
班固曾提到他创作《两都赋》的初衷,正是为了驳斥一些“西都宾”式的顽固守旧以长安为首都的一类人,并阐明定都东都洛阳的利处。
《西都赋》称长安城地理位置险要,易守难攻,有函谷之守,终南山为据,有泾渭河川之险,乃大汉龙兴之都,兼之长安城经营日久,城池广阔,道路纵横,规模完备,人烟阜盛,经济发达繁荣,物产丰富,交通四通八达。
而且,长安宫室富丽堂皇,“周庐千列,徼道绮错,辇路经营,修除飞阁”,是天子古仪四方之属,不宜迁都。
《东都赋》则以王莽篡位为例,驳斥长安城并不美好,当时“原野厌人之肉,川谷流人之血”,而刘秀平定诸雄,定都洛阳,凭借的也并非长安城的险要地势而成功,“治近古之所务,蹈一圣之险易云尔哉?”
{!-- PGC_COMMODITY:{"charge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484569922867206473&origin_type=&origin_id=2607680093961005_3485166878199040396&alkey=1306_2607680093961005_0_3485166878199040396_011&c_biz_combo=2","client_goods_data":"{\"promotion_id\":\"3485166878199040396\",\"product_id\":\"3484569922867206473\",\"title\":\"汉书班固中华国学藏书书局锁线装正版全套书籍文言文版中国通史\",\"cover\":\"https:\\/\\/sf3-ttcdn-tos.pstatp.com\\/img\\/temai\\/9eda6fd29ec0c98b80124181d270aa6ad39c4c2dwww800-800~400x0.webp\",\"price\":3800,\"market_price\":4980,\"cos_fee\":1900,\"detail_url\":\"sslocal:\\/\\/webview?swipe_mode=1&url=https%3A%2F%2Fhaohuo.jinritemai.com%2Fviews%2Fproduct%2Fitem2%3Fid%3D3484569922867206473&title=%E5%95%86%E5%93%81%E8%AF%A6%E6%83%85\",\"sales\":1,\"item_type\":4,\"cos_ratio\":50,\"favor\":false,\"in_shop\":false,\"platform_label\":\"小店\",\"h5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484569922867206473\",\"selling_point\":\"\",\"coupon_amount\":0,\"elastic_title\":\"汉书班固线装正版全套\"}","commodity_id":"3485166878199040396","detail_url":"sslocal://webview?swipe_mode=1&url=https%3A%2F%2Fhaohuo.jinritemai.com%2Fviews%2Fproduct%2Fitem2%3Fid%3D3484569922867206473&title=%E5%95%86%E5%93%81%E8%AF%A6%E6%83%85","goods_json":"{\"original_price\":49.8,\"price\":38,\"real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484569922867206473\",\"shop_goods_id\":\"3484569922867206473\"}","img_url":"http://p3.pstatp.com/obj/temai/9eda6fd29ec0c98b80124181d270aa6ad39c4c2dwww800-800","item_type":4,"origin_price":"","price":38,"promotion_id":"3485166878199040396","promotion_source":4,"source":"精选联盟","title":"汉书班固中华国学藏书书局锁线装正版全套书籍文言文版中国通史"} --}
而且,长安城所谓的富贵繁华,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正是穷奢极欲的表现,并不是定都长安的有力说词。真正能使王朝长治久安的是”礼法“和”王制“,”案《六经》而校德,眇古昔而论功,仁圣之事既该,而帝王之道备矣。”
班固出任校书郎之后,常常受到汉明帝的召见,得到汉明帝的赞赏,深得汉明帝的重视。班固对汉明帝的知遇之恩非常感激,愿意为他死心塌地效命。
当时东汉朝野广泛争议的一个大事件,班固也在密切关注。那么,是什么样的大事件,能够得到东汉人这么强的反应呢?
两都之争,准确地说,就是洛阳和长安,哪个更合适做东汉王朝的国都。
大家都知道,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西汉的都城是靠西的长安,东汉的都城则是靠东的洛阳。
汉光武帝刘秀自称是西汉皇室后裔,国号也同样是“汉”,那为什么国都不选在长安,而要迁到东边的洛阳呢?
应该说,汉光武帝之所以选择定都洛阳,主要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长安作为西汉的国都,在西汉末年,已经遭到新朝、玄汉政权、建世政权等多方争夺,早已变成一片废墟,焦土遍野,人烟稀少。
其次,洛阳自夏商两朝以来,就是中原地区的重要城市,东周时更成了国都。
最后,汉光武帝的发迹地是南阳,洛阳离南阳比较近,便于巩固统治。
于是,汉光武帝选择定都洛阳,并一直全力经营新都。到了汉明帝时期,朝廷财力有所恢复,开始着手疏浚护城河,修缮城墙,扩大皇宫的规模。可是,原本居住在关中的西汉遗老们,仍然怀恋着旧都长安的热闹繁华,固执地认为东汉建都洛阳是错误的,希望朝廷能迁都回长安。
迁都可不是小事情,汉明帝也绝不可能推翻汉光武帝的决定,但怎么来为洛阳“辩护”,他把目光投向了班固。
班固也认为,洛阳作为东汉都城更加适合,他很担心这些关于迁都的议论会扰乱人心,决心写一篇强有力的文章,为东汉定都洛阳的合理性辩护。班固把自己关在书房里,认真研究了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扬雄的《蜀都赋》等作品,学习它们的结构方式,连饭都顾不上吃,觉也睡不好,苦思冥想几个月后,终于写出了一篇雄文——《两都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