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君能有几多愁_问君能有几多愁改成幽默的下一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询问对方是否明白、体会过多少忧愁、烦恼之事。这句话后续接着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心情的描述,借此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情感。整句话可以理解为在探讨人生中的烦恼和忧虑对情感的影响。
"问君能有几多愁"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句,意思是“问问你,你有多少忧愁”。
这句话通常被用来表达诗人对生活、爱情或世事的感慨和忧虑。它是一种对情感和思想深度的提问,表达了人们对内心矛盾和挣扎的思考和感受。
原文: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
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作者简介: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 赏析: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