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竹枝词》(刘禹锡竹枝词在哪里写的)
刘禹锡竹枝词十首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江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江上春来新雨晴,襄西春水觳纹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容驻半桡。
两岩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凭寄狂夫书一纸,家住成都万里桥。
昭君坊中多妇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城西门前滟预堆,年年波浪不能推。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翟唐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同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九短笠去烧 。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确实是刘禹锡的作品。作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刘禹锡以其优美的诗歌作品而名垂青史,其中《竹枝词》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竹枝词》是一首以巴渝民歌为体裁的诗篇,其中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刘禹锡在创作时,融合了自己对当地风土人情的深刻理解和热爱,将竹枝词这一民间文艺形式发扬光大。
从文学角度来看,《竹枝词》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更是一首富有民族文化内涵的诗歌。它以其独特的的形式和内容,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总的来说,竹枝词在文化传承和文学艺术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价值。作为文化传承者,我们应该深入挖掘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让它们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光彩。
竹枝词二首·其一
唐 ·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译文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平,听见情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
《竹枝词二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刘禹锡传世作品中,有竹枝词十一首,分两组,这两首诗是其中一组。
第一首诗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诗人用少女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第二首不像第一首那样以谐音写含蓄的情事,而是从身居蜀地耳闻歌唱自然地引发怀乡的幽思。
全诗风格明快活泼,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俗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