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正文内容

木兰辞原文及翻译_木兰辞原文翻译视频

chun3652个月前 (08-20)诗词名句29

木兰辞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免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解释:


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机杼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问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道)姑娘我并没有思念什么。


昨夜我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我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现在起替代父亲去应征。 在东市上买来骏马,西市上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市上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北市上买来长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


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象飞过去那样迅速。北方的寒风中传来刁斗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十年之后才得胜而归。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记功授爵木兰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这样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好骆驼,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


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


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象乌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


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雄兔的脚喜欢乱搔乱扑腾,雌兔的两眼老是眯缝着,当它们挨着一起在地上跑的时候,又怎能分辨得出谁雄谁雌呢?

出自于魏晋南北朝乐府诗《木兰辞》原文和解释:“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相关文章

松树的风格原文_松树的风格 原文

《松树的风格》       陶铸去年冬天,我从英德到连县去,沿途看到松树郁郁苍苍,生气勃勃,傲然屹立。虽是坐在车子上,一棵棵松树一晃而过,但它们那种不畏风霜的姿...

江雪的古诗_江雪的古诗配画

江jiāng 雪xuě 千qiān 山Shān 鸟niǎo 飞fēi 绝jué , 万wàn 径jìng 人rén 踪zōng 灭miè 。 孤gū 舟zhōu 蓑suō 笠lì 翁wēng , 独d...

春晓古诗的意思全解(春晓古诗意思全解用英语怎么读)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内容为: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意思是: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

氓原文及翻译_氓原文及翻译读音

译文那个人老实忠厚,怀抱布匹来换丝。其实不是真的来换丝,是找个机会谈婚事。送郎君渡过淇水,一直送到顿丘。并非我要拖延约定的婚期而不肯嫁,是因为你没有找好媒人。请郎君不要生气,秋天到了来迎娶。登上那倒塌...

杜牧的《秋夕》(杜牧的《秋夕》的整首诗和意思是什么)

我觉得情理上应该是坐看哦天阶夜色凉如水,宫里的冰冷的台阶,女孩子躺在上边,怎么说也不符合意境呢,多不雅。虽然“卧看”听起来很闲逸慵懒,但是要看对象的哦。另外七夕的时候多少也有点凉意了,卧睡乘凉不是很必...

楚辞有典故的男孩名字_楚辞有典故的男孩名字2021

秋之 出自《诗经·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便是有所求,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敢于追求,求学,求道,求爱...意义非凡,取其谐音为“秋之”,富有诗意。颜渊 出自《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