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原文_彭端淑为学原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孔子强调学习后要及时实践,通过实践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例如,他提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味着学习后要不断实践,这样才能感到快乐。
学思并重: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同样重要,不能偏废其一。他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终身学习:孔子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认为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提升的过程。例如,“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表达了这种思想。
榜样作用:孔子认为通过学习榜样可以提升自己。他提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了从身边的人和事中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态度:孔子强调学习的态度要端正,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改正。例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表达了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于学习。
学习与立志:孔子认为学习与立志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学习可以立下更高的志向,而立志又可以促进学习。例如,“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1说明了学习的层次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