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出塞王昌龄带拼音(出塞,唐王昌龄拼音)
其一: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让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其二:
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凉的月色。
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的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原文:
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其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赏析:
《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组边塞诗。第一首诗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慨叹边战不断以及国无良将,反映出人民要求平息边患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第二首诗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时的情景,生动描绘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充分表现了胜利者的骄傲神态。全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
首先,诗句是“但使龙(卢)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其实对于究竟是“龙城”还是“卢城”这个问题,其实不必深究,因为哪种都不算错,对于研究古文来说,这种事情就是家常便饭的,毕竟已经过去那么多年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甚至有的根本就是前人不小心犯的一个小错误,我们都要思考争论半天,我们拿不出切实有力地证据,那就只有靠猜测了,所以现在大概有三种观点:①作“龙城”,龙城(匈奴祭扫天地祖先的地方) “龙城”指奇袭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只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②作“卢城”,卢城,唐北平郡(汉代右北平郡)郡治。即卢龙城,是李广驻军的地方,在今河北省卢龙县。《史记.李将军传》上说:“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所以这里的“飞将”指的便是李广了。③“龙城”又称之为“卢龙城”,所以很有可能有人取“卢城”一说。《唐百家诗选》和《后村诗话》两本书取”卢城”一说。而且《钦定四库全书》还特别指出:“卢”在《全唐诗》中作“龙”。由此看来,作“龙城”一说更有权威性。我只是把现有的这些观点给整理了一下,仅供参考,希望能对你有点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