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意思是:我对于国家。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
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很尽心竭力的吧!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南。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看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尽力的。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
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然而:古义:两个词。“然”代指上文所说的情况,“而”表示转折,等于说“如此(这样),可是……”。今义:是一个表示转折的连词。很有争议的。
我们上课的时候我就问过老师,老师说她回去看看。
然后一直看到毕业。
有两种说法,
第一, 做主谓之间取独用的助词;
第二, 做句中舒缓语气用的助词。
察邻国之政:助词,的。
填然鼓之:语气助词,可不译。
王道之始也:助词,的。
树之以桑:代词,代“五亩之宅”。
未之有也:代词,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代词,他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孝悌之义:助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