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汉书_班固汉书翻译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其中《汉书》八表由班固之妹班昭补写而成。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29年的史事。《汉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八十万字。
汉书是24史之一,24史都是纪传体
汉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班固与司马迁并称“班马”。
前四史,是指“二十四史”中的前四部史书,即为前四史四本书。包括汉朝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汉朝东汉史学家班固的《汉书》、南朝宋史学家范晔的《后汉书》、晋朝西晋史学家陈寿的《三国志》。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省宝鸡市)人。东汉大臣、史学家、文学家。
班固一生著述颇丰。作为史学家,修撰《汉书》,是“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作为经学理论家,所编《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将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汉书》和《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 “前四史”。班固与司马迁并称“斑马”。
《汉书》叙述了自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近230年的历史,共计100篇,由十二纪、八表、十志和七十传四部分组成,体例上基本沿袭了《史记》纪传体的结构,但弃用了“世家”。
班固,字孟起,出生于公元32年,东汉右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祖先是楚人,秦末汉初,班家迁徙至北境边地,畜养牛马数千群,成为当地豪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