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正文内容

蝉虞世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chun3654周前 (08-20)诗词名句8

虞世南的《蝉》一诗,通过刻画人格化的蝉,热情地赞美了那种高洁(高尚或洁身自好等)的人格。 原诗: 《蝉》唐代: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释义: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蝉古诗虞世南表达了诗人热情赞美那种高尚、洁身自好人格的感情。

全诗原文: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释义: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答案:虞世南的《蝉》表达了诗人孤芳自赏、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污的思想感情。


解释: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描述蝉的生活习性和形态,来表达自己孤芳自赏、淡泊名利的心态,不愿意与世俗同流合污。他以蝉自喻,认为自己的品行高洁,不需要借助外在的力量来获得名声和地位。整首诗语言含蓄,寓意深刻,表达了作者高尚的品格和志趣。

蝉蝉(唐)虞世南垂緌(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jiè)秋风。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揭示了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的道理。

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

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寓意君子应象蝉一样居高而声远,而不必凭借、受制于它物。表达出了诗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了一种雍容不迫的气韵风度。 这是一首咏蝉的诗句,讴歌了蝉的高洁品格。但也是托物言志。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出自唐朝诗人虞世南的《蝉》。这两句诗托物言志,表明人只要洁身自好、志向高远,就可以声明远扬,而不必借助或依附外界的力量。我们可以用“居高声自远”赞扬他人的崇高品格,或赞美别人站得高、看得远,见解独到。

相关文章

唐诗300首_唐诗300首读后感

答曰:有李白的《将进酒》《蜀道难》《早发白帝城》等,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杜甫的《蜀相》《春望》《兵车行》等,杜牧的《山行》《赤壁》《扬州寄韩绰判官》等。《唐诗三百首》的编...

黄沙百战穿金甲_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表达的情感

指因为战事艰苦,金甲被磨穿 。“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

十五夜望月_十五夜望月王建

十五夜望月_十五夜望月王建

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整首诗如下: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望月古诗的意思是: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世...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_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及首都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_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及首都

中国古代朝代顺序排列: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和东汉、蜀魏吴三国、西晋和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和南宋、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代,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过去距离...

关于清明节的句子摘抄50字(关于清明节的句子摘抄50字怎么写)

1清明节到了,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个祭祀的节日里,我的泪水又一次“泛滥成灾”;亲人的离去,让我倍感思念。因为思念,我常常在梦中惊醒;因为思念,我的枕巾常被泪水浸湿……2、今天清明节,又是一个思念亲人的...

清明的所有古诗_清明的古诗大全300首

风入松 宋·吴文英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蹄莺。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