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征人未还_万里长征人未还打一动物
《出塞》中的“万里”和“人未还”分别指的是“万里长征的将士”和“人没有归来”。
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关万里参加远地征戍的人都没有回来。
从历史上看,秦汉时起便筑城备胡,在千年漫长的岁月中,边关内外一直与胡人征战不断,如今与戍边战士日夜相伴的秦月汉关自然便成为历史的见证“人”。
久戍边关的战士,目睹眼前的景物“明月”、城“关”,怎能不触发起乡关之思!怎能不想起自己的不幸遭遇,以及整个民族的悲剧命运!万里长征没有归期,古代秦汉已经如此,今天唐代依然如此。
“万里”指的是边塞和中原相隔万里, 路途遥远,形象地写出当时百姓兵卒成边 之苦。“人未还”指的是战争给百姓带来的 灾难,只见人成边,不见人回还。
我认为这应该是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指的是万里长征同外敌作战的将士们还没回来,可能大部分己战死沙场。
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是指征战很久,延续时间太长了。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指奇袭匈奴圣地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只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
“万里长征人未还”的“长征”指的是红军进行的征战长久、延续万里的行军。
红军从江西出发,开始长征,宣告了中央红军的开始。中央红军长征是军事史上的奇迹,创造了中外历史的伟大奇迹,共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万里长征人未还”的“长征”指的是征战长久、延续万里。
“万里长征人未还”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原句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这句诗的意思是:依然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征战万里的士兵还未归乡。
《出塞二首》
王昌龄 〔唐代〕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