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正文内容

故都的秋原文_故都的秋原文朗诵

chun3654周前 (08-20)诗词名句7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三个。


第一大段,为第1,2自然段,是总起:南国之秋的色味比不上北国之秋。和直抒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眷念之情。


第二大段,为第3到12自然段,是分写:秋花—色,秋槐—形,秋蝉—声,秋雨—味,秋果—实,秋晨天空,秋之牵牛花。


第三大段,为第13,14自然段,是总括:南国之秋,色味不如北国之秋浓。

故都指北平。1934年7月,郁达夫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写下此文章.

文章从秋花图,秋槐图,秋蝉图,秋雨图,秋果图5个画面写了故都的秋,这5个画面渲染了秋天的“清”、“静”、和“悲哀”.

  如秋花图:作者主要写了牵牛花的花色。“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蓝色、白色属于冷色调。蓝色宁静,深远;白色素雅,纯净。它们与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形成和谐的基调,给人清新疏朗的感觉。

《故都的秋》中故都指北平,是今天的北京。郁达夫为躲避国民党的恐怖威胁,1933年4月,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该文。

《故都的秋》全文1500多字,运用了42个秋字来润色北国之秋的“清”“静”和“悲凉”,也处处渗透着郁达夫消极与积极情绪在纠结与斗争的痕迹。

《故都的秋》中故都指北平,是今天的北京。《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革命烈士郁达夫的散文名篇,蕴含深沉的故都之恋、故国之爱,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对祖国的热爱。

相关文章

何来人间惊鸿客 只是尘世一俗人

何来人间惊鸿客,只是尘世一俗人。这是一句网络语言,比较常见于网络上的一些个性签名、网络短音乐、网上小视频制作以及一些散文摘抄等。句子带一些古风的味道,对于一些古风爱好者颇受欢迎。类似的古风句子:静水流...

黄鹤楼古诗文网(黄鹤楼古诗百度百科)

《黄鹤楼》不是王维的作品,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

庸医治驼_庸医治驼用什么比较来强调

原文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夫。”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底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诸官。医...

一生必背 最经典的50首宋词_最经典的50首宋词宋词

??第一首是泽东主席之《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

江南逢李龟年中心思想(江南逢李龟年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的中心思想:用美景反衬年迈风烛的凄凉,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盛衰变化的苍凉之情以及诗人与李龟年彼此的飘零之感。李龟年是唐玄宗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

治安疏原文及翻译(治安梳翻译)

《治安疏》是明代海瑞写给明世宗朱厚熜的一篇奏疏,以下是其白话文内容: 臣听说君主是天下臣民万物的主宰,其责任最重大。如果君主想要承担这样的责任,那么就应该以尧舜之心为心,以尧舜之政为政,以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