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正文内容

李清照武陵春(李清照武陵春解析)

chun3654周前 (08-20)诗词名句17

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李清照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其时金兵进犯,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此词上片极言眼前暮春景物的不堪入目和心情的凄苦之极;下片则进一步表现其悲愁之深重,并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新颖艺术手法来表达悲愁之多。

全词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和对故国故人的忧思,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自然贴切,丝毫无矫揉造作之嫌,饶有特色。此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一的才女形象。

武陵春·春晚

李清照 〔宋代〕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花儿已凋落殆尽。日头已经升的老高,我却懒得来梳妆。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

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我许多的忧愁。

《武陵春·春晚》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心中的哀愁。以下是逐句鉴赏:


1.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这句描绘了春末时节的景象:风已停歇,尘埃落定,花香已经消逝,而日暮时分,倦鸟归巢,诗人的心情也十分疲倦,无心梳妆打扮。


2.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这句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哀愁:人事变迁,物是人非,想要诉说心中的哀愁,泪水已经先于话语流了下来。


3.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这句传达了诗人想要寻找新的生活动力和快乐的心情:听说双溪的春天景色宜人,诗人也想要乘坐轻舟,去寻找新的生活乐趣。


4.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她担心双溪的舴艋小舟无法承受她心中的哀愁,因此犹豫不决,无法成行。


5.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落花的惋惜:诗人珍惜春天的美好时光,害怕花开得过早,而如今看到落红无数,更是让人感到惋惜。


6. "青帘斜挂树梢,飞絮蒙蒙,游丝断续。" 

   这句描绘了春末的景色:青帘斜挂在树梢,柳絮飘飘,游丝轻柔地飘动。这种朦胧的景象,更加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哀愁。


整体上,《武陵春·春晚》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抒情词,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哀愁。这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眷恋和对过去的怀念。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武陵春》为作者中年以后所作,作者历经沧桑,在暮年丧夫、国难当头之际,实已有寄恨故国、怀思往事之意。


这首词写得极为深沉,抒发了作者饱经忧患、家破人亡、劫后余生之感。


上片写暮春哀愁。“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这两句从上文写愁恨的余波回照中转出,暗指目前,是“事事休”所包含的第一个内容,是整个“愁”的内容的形象化。一语双关,整个宇宙仿佛是为一个哀愁人安排的。


“物是人非事事休”一句,将前面所写的凄惨的景色的情感化,落实了“事事休”这个尾结上,在章法和情致的承接上它又是第一层“事事休”的进层。这之后,词借景生情,转入“欲语泪先流”,两个“泪”字,都直承“事事休”这三个字,极写腹中愁苦。


转入下片后,作者以“闻说”、“也拟”、“只恐”六个虚字跌宕起伏,在层层铺叙中结束全词。用口吻表现居处游览之感,写由忧愁堆积成的重重的枷锁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写出了老年嫠妇愁浓似海,不可驱遣的无奈和悲愤。


这首词篇幅虽短,但短小精悍,空灵清绝,婉转流利。“语淡而情浓,意哀而语丽。”在用韵上既押同一部韵文平声字的“头”、“流”,也押仄声字的“休”、“愁”,声韵谐和,“以急促之音收束全词,戛然而止。”

相关文章

古代爱国诗词_古代爱国诗词名句

古代爱国诗词_古代爱国诗词名句

1、《从军行》王昌龄(唐)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2、《过零丁洋》文天祥(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

竹外桃花三两枝的作者_竹外桃花三两枝的作者简介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苏轼 〔宋代〕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译文  竹林外两三...

将进酒原文_将进酒原文及翻译

李白的诗作,将进酒(qiang)《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乐府诗,全诗多用夸张手法,以神来之笔描写了胸中的豪情。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

杜甫和杜牧的关系(杜甫和杜牧的关系简写)

不是杜甫(712-770(盛唐时期)),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一般认为出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

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歌曲完整版)

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歌曲完整版)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1939年春天,同年4月13日首演于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由邬祈零指导)立即引起巨大反响,随即很快唱响全国,成为抗日歌曲的“主旋律”和时代的最强音。其在艺术上有着很...

两个黄鹂鸣翠柳_两个黄鹂鸣翠柳的作者是谁

两个黄鹂鸣翠柳_两个黄鹂鸣翠柳的作者是谁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一组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春日的美好景致。诗中通过“黄鹂”“翠柳”“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