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扬州慢写作背景(姜夔扬州慢创作背景)
借景生情,借古喻今!也就是说,作者借眼前颓败的扬州景色,追忆当年扬州的繁华,借以告诉世人特别是统治者,要振作精神,抗击外敌,收复河山!
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解下马鞍少为停留,这是最初的路程。经过春风吹遍了扬州十里,都是荠菜麦子一派青青。自从金兵进犯长江回去以后,荒废了池苑,伐去了乔木,至今还讨厌说起旧日用兵。天气渐渐进入黄昏,凄凉的画角吹起了冷寒,这都是在劫后的扬州城。
杜牧有卓越的鉴赏,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一定吃惊。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困难表达出深厚的感情。二十四桥仍然还在,却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凄冷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怀念桥边的红芍药,可每一年知道它替什么人开花繁生!
长相思:
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嘈杂的声音打碎了思乡的梦,想到远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品读姜夔的这首词,你思绪会随着作者的情思而起伏,你闭目遐思之中,可以隐隐地望见:在一个雪后的清晨,正值风华年纪、西风瘦马布衣青衫的姜夔来到扬州,徘徊在竹西亭边,二十四桥下,希望寻找当年杜牧的踪迹,然而望见的却是满眼荒草废墟,因而悲从景生,哀从心起,缓缓行步中,惊叹“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