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诗意(浪淘沙诗意思是什么(其七))
浪淘沙的词语意思是波浪冲刷、淘洗着沙砾,汰除沙砾,沙砾洗尽始到金。 比喻在激烈的斗争中经受考验和筛选。
基本解释: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本为小曲,单调二十八字,四句,押三平声韵。南唐李煜沿用旧曲名,另创新声,作《浪淘沙令》,为双调五十四字,押平声韵。
曲牌名。南曲越调、北曲双调均有,字句格律与词牌五十四字体半阕相同,但曲调、用途不同。
古诗《浪淘沙》的意思是:弯弯曲曲的黄河,挟带着泥沙,浪涛汹涌,奔腾万里,从遥远的天边滚滚而来。如今诗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银河,同黄河一起去牛郎织女家中做客。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浪淘沙》包括诗九首,均是七言绝句。这首组诗作于刘禹锡由朝廷官员贬至地方官后,其中既有对世事变迁的感叹,也有对景色的描写。
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九曲黄河有万里沙,远方的风吹得黄河水泛起层层浪花。如今直飞上银河,共同来到牛郎织女相会的地方。
相传黄河与银河相通,而银河高高在上,远在苍穹,象征着远在高处的朝廷官位。刘禹锡由朝廷官员被贬为地方官,心却仍系国家苍生。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的愿想。
其二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浅见琼砂。
无端陌上狂风疾,惊起鸳鸯出浪花。
洛水桥边春日渐斜,清浅的绿波水底现出琼砂。平地之上无缘无故地掀起狂风,惊动了鸳鸯泛起了浪花。
“春日“代指皇帝恩惠;”斜“指皇恩减少;水底的琼砂指被贬的诗人自己;”狂风疾“指诗人被恶势力陷害。这首诗写的是诗人遭敌对势力陷害,统治者听信谗言,将诗人贬为地方官一事。
其三
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汴水向东漂流一片粼粼波光,拂晓的淮水清澈见底春色荡漾。你看渡口淘沙处,度化了世间多少人。
诗的最后两句含有佛家教义。刘禹锡早年接触过佛教,被贬期间又与佛家僧人有所往来,所以其诗也或多或少受到了佛家思想的影响。
其四
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鹦鹉洲边风浪卷沉沙,青楼之上远望春景只见日头即将倾斜。口衔泥巴的燕子争相归巢,独有狂放之人不想家。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因被贬谪而有家不能归的愁苦心情。
其五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濯锦江边两岸开花,春风吹动波浪淘洗水沙。女郎剪下绣有鸳鸯的锦缎,将在水中漂洗媲美晚霞。
这首诗以女郎水洗鸳鸯锦为喻,锦缎经水洗之后更为干净清澈,诗人被贬谪之后更加透彻地看清了人生。
其六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太阳照射江中清秀的小洲,江水之上的烟雾全部散开,淘金女携伴挤满江湾。美人的首饰,侯王的印章,皆来自浪底的泥沙。
这首诗通过对妇人到江边淘金的描写,写出了金子或有才之人终会被发现。
其七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钱塘江大潮从地平线吼啸而来,涛浪数丈之高,触碰到山头后立即返回。倏然间朝大海奔去,卷起如雪堆似的的白色沙堆。
钱塘江大潮在触碰到山岭时会暂时返回,然而江水后浪推前浪,力量一次比一次强,稍后浪潮便在顷刻间朝入海口浩浩荡荡地奔去。这首诗通过对钱塘江大潮的描写,写出了诗人不会因暂时的贬谪而气馁,积蓄力量,日后定会重见天日,表明了诗人乐观的心境。
其八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不要说毁谤的话如水浪一般深,不要说贬谪似水底的沉沙。在江水不停下渗之时,淘金异常辛苦,然而风浪吹尽狂沙之后,终会发现黄金。
这首诗同样写出了金子或有才之人终会被发现。
其九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流水一刻也不停息地淘洗沉沙,前一波水浪尚未消逝后一波水浪又新生。令人忽然忆起朗州的江渚,再次吟唱了两三声的迎神曲。
“潇湘“:代指湖南一带,诗人曾被贬于湖南省朗州。诗人因主张革新而被贬谪,这首诗写的是世事是始终处在变化中的,革新的新生力量时时刻刻地在萌发生长,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在历经贬谪之后的乐观和豪迈的心境。
刘禹锡,《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陶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河曲折蜿蜒,夹带着万里黄沙,这些黄沙随风滚浪动,似乎来自天涯。如今一直流向远方的银河,好像一起往牵牛织女星的家里去了。
诗歌描写了黄河河道曲折蜿蜒,波浪奔腾的壮观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