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
应为“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意思是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出处:《论语·述而》。
《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翻译: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
《论语·述而》出自《论语》,共包括38章,也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本章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
mò ér zhì zhī xué ér bù yàn huì rén bù juàn
“不”的基本含义为副词;引申含义为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如不去、不多。
在日常使用中,“不”也常做副词,表示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
意思是说默默地将所学到的知识记在心里,学习知识从不感到满足,教诲他人从不感到厌倦疲倦。题目中问到的这句话出自先秦时期儒家至圣先师孔子之口,是记载在儒家著名的语录体作品《论语》中的话,体现了古代先贤的学习教育观,具有十分进步的意义。
意思就是默默的学习,学习而不觉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