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正文内容

祸起萧墙(祸起萧墙的典故)

chun3654周前 (08-20)诗词名句19

意思就是: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祸起萧墙的典故:鲁国季氏要攻打颛臾。冉有、子路都是季孙的臣子,一同拜访孔子时,报告此事。孔子认为他们可以劝谏季孙却没有,这是他们的失职。冉有认为颛臾和季孙的采邑费地很近,如果不占领,会给子孙留下祸害。孔子认为,君子辅佐君主,却不能用文治教化远方的人,反而在国境内使用武力。恐怕季孙的忧愁不在颛臾,在萧墙里。

萧墙,指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或屏风。“萧墙之内”暗指鲁君。当时,季孙氏把持鲁国朝政,担心一旦鲁君起兵收回主权,颛臾会凭借地利帮助鲁君,便想先下手为强,消灭颛臾。所以孔子说,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鲁君(萧墙之内)。

孔子这句话,以后成为成语“祸起萧墙”,喻指祸乱出自内部。


所以后来人们用这一典故表示内部祸乱之意,《后汉书》中就引用了这一典故:“此皆衅发萧墙,而祸延四海也。”

祸起萧墙意思是祸乱从内部发生。

发音:huò qǐ xiāo qiáng

解释: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用作屏风。比喻家里、内部。祸乱从内部发生。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繁体:禍起蕭墙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结构: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正音:萧,不能读作“sù”。

近义词:同室操戈  萧墙之祸  尺布斗粟 

反义词:敌国外患  兵临城下 大军压境 

例句:不照这么办法,恐祸起萧墙,势且波及全国,总统不如通权达变,暂歇风潮为是。(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十回)

祸起萧墙是一个汉语成语,指祸乱发生在家里。

“祸起萧墙”这一典故出版于《论语·季氏》。后来,人们用这一典故表示内部祸乱之意。

意思是说由于萧墙这个人说话满不在乎,得罪人特别多,很多事情都是因为萧墙说话不当而惹的祸,其实时间长了都知道怎么回亊也就不应该有意见了。

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也比喻身边的人带来灾祸。

萧墙,指古代宫室用以区隔内外的当门小墙。出自春秋时期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的《论语·季氏》中的《季氏将伐颛臾》。相关原文: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译文:我恐怕季孙的忧愁不在颛臾,却在萧墙里面。

相关文章

李白诗歌_李白诗歌的常见意象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给后人留下许多优秀的诗歌,现在我给大家分享十首: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意思是:我对于国家。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

归念_归念断征篷

guī第一声。归,普通话读音为guī、kuì。“归”字基本含义为返回,回到本处,如:归程;引申含义为还给,如:物归原主。在现代汉语中,“归”还有趋向,去往的含义,如:众望所归;读作kuì时通“馈”,有...

声声慢歌曲原唱(声声慢歌曲原唱女声版)

《声声慢》是由崔开潮作词,刘洋作曲,张一山、孙萍演唱的一首歌曲,发行于2020年10月14日。歌词孙【念白】:丽质天生难自捐承欢侍宴酒为年张:青砖伴瓦漆白马踏新泥山花蕉叶暮色丛染红巾屋檐洒雨滴炊烟袅袅...

天净沙秋思情感(天净沙秋思情感主旨)

天净沙秋思情感(天净沙秋思情感主旨)

表达了作者身为一个长期流落异乡人的悲哀。前三行都是由名词短语组成的。列出了九种风景,简单而有意义。“断肠”这个词是诗歌的眼睛。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首歌致力于事物,通过许多自然景色和深秋色彩的...

三峡大坝图片 全景图(三峡大坝图片风景区)

三峡大坝是中国人的骄傲,全世界的骄傲,它孕育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智慧,曾几何,我们的三峡大坝是那么的宏伟壮观,它的建成,弥补了我国自建国以来在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当中的一次史无前例的辉煌。我国作为全世界的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