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起萧墙(祸起萧墙的典故)
意思就是: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祸起萧墙的典故:鲁国季氏要攻打颛臾。冉有、子路都是季孙的臣子,一同拜访孔子时,报告此事。孔子认为他们可以劝谏季孙却没有,这是他们的失职。冉有认为颛臾和季孙的采邑费地很近,如果不占领,会给子孙留下祸害。孔子认为,君子辅佐君主,却不能用文治教化远方的人,反而在国境内使用武力。恐怕季孙的忧愁不在颛臾,在萧墙里。
萧墙,指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或屏风。“萧墙之内”暗指鲁君。当时,季孙氏把持鲁国朝政,担心一旦鲁君起兵收回主权,颛臾会凭借地利帮助鲁君,便想先下手为强,消灭颛臾。所以孔子说,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鲁君(萧墙之内)。
孔子这句话,以后成为成语“祸起萧墙”,喻指祸乱出自内部。
所以后来人们用这一典故表示内部祸乱之意,《后汉书》中就引用了这一典故:“此皆衅发萧墙,而祸延四海也。”
祸起萧墙意思是祸乱从内部发生。
发音:huò qǐ xiāo qiáng
解释: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用作屏风。比喻家里、内部。祸乱从内部发生。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繁体:禍起蕭墙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结构: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正音:萧,不能读作“sù”。
近义词:同室操戈 萧墙之祸 尺布斗粟
反义词:敌国外患 兵临城下 大军压境
例句:不照这么办法,恐祸起萧墙,势且波及全国,总统不如通权达变,暂歇风潮为是。(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十回)
祸起萧墙是一个汉语成语,指祸乱发生在家里。
“祸起萧墙”这一典故出版于《论语·季氏》。后来,人们用这一典故表示内部祸乱之意。
意思是说由于萧墙这个人说话满不在乎,得罪人特别多,很多事情都是因为萧墙说话不当而惹的祸,其实时间长了都知道怎么回亊也就不应该有意见了。
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也比喻身边的人带来灾祸。
萧墙,指古代宫室用以区隔内外的当门小墙。出自春秋时期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的《论语·季氏》中的《季氏将伐颛臾》。相关原文: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译文:我恐怕季孙的忧愁不在颛臾,却在萧墙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