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虞世南拼音版_蝉虞世南拼音版朗诵
蝉chán虞[yú]世[shì]南[nán]【译文】蝉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喝的是清冽的露水,悦耳的叫声自梧桐林向外远播。因为它站得高,声音自然传得远,并不是借了秋风。
“唐诗《蝉》的解释:蝉低垂着触须啜饮清凉的露水,长鸣声从繁茂的梧桐树上传出。因为它身居高处,声音自会远扬,而不是凭借吹来的阵阵秋风。《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蝉作者:虞世南原文: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一首五言绝句的咏物诗。体裁:五言绝句类别:咏物诗
虞世南的《蝉》第四句第三个字:籍 jiè
《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人笔下的蝉是人格化了的蝉。三、四句借蝉抒情: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本诗与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李商隐的《蝉》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作者托物寓意,一、二句以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标逸韵;三、四句分别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满张力,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全诗简练传神,比兴巧妙,以秋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耐人寻味。
诗中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诗的关键是把握住了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到了艺术上的契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