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翁失马原文_塞翁失马原文及注音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释义
基本
塞:边界的城关,边塞。边塞上的老翁丢失了马。
比喻
比喻因祸得福,坏事和好事在一定条件下是互相转化、互为因果的。多偏指坏事可以转变为好事。常与“安知非福”或“焉知非福”连用。
例句
你不必为丢了这份设计图而难过,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说不定可以想出更好的点子。
你没赶上那班飞机,可说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因为飞机起飞不久,就失事了。
塞翁失马,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西汉·刘安等《淮南子·人间训》。[1]
这则成语意谓边塞一老翁丢了一匹马(塞翁:住在边界险要之处的老头儿),过了些日子,这匹马竟然带着一匹好马回来了;比喻虽然暂时遭受损失,却也许因此得到好处,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好事。其结构为主谓式,可作单句中的宾语和复句中的分句,用于安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