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赏析(寻隐者不遇表达了什么)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一首作品。此诗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
全诗只有二十字,作为抒情诗,却有环境,有人物,有情节,内容极丰富,其奥秘在于独出心裁地运用了问答体。不是一问一答,而是几问几答,寓问于答。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
前两句中,“松下问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去了,只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这四个字而可相见当时松下所问的是“师往何处去”。
后两句中,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问句省略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词,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人贾岛的诗作。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前往山中寻找隐者但未能相遇的情景,表达了一种怅惘和遗憾之情。
诗的内容是: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解析如下:
1. 首句:“松下问童子”,点明了诗人的询问对象是隐者的弟子。
2. 次句:“言师采药去”,通过童子的回答,说明隐者不在,而是去采药了。
3. 三句:“只在此山中”,表示隐者就在这座山中。
4. 四句:“云深不知处”,指出山中云雾缭绕,不知道隐者具体在何处。
这首诗的特点包括:
1. 语言简洁明快,通俗易懂。
2. 通过问答的形式,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
3. 营造出一种幽静、神秘的氛围。
它反映了诗人对隐者的向往和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法相遇的失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