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愁予简介_郑愁予简介及作品
郑愁予五十年代台湾三大诗派之一“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1933年出生现代诗人重要诗作包括《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郑愁予诗选集》《郑愁予诗集Ⅰ》《燕人行》《雪的可能》《莳花刹那》《刺绣的歌谣》《寂寞的人坐着看花》等14种
zhèng chóu yǔ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宁河,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当代诗人。台湾中与法商学院(现台北大学)统计系毕业,东海大学荣誉讲座教授暨驻校诗人。
15岁开始创作新诗。代表作品有《错误》《水手刀》《残堡》《小小的岛》等。
郑愁予最好的作品:《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燕人行》《莳华刹那》《错误》等。郑愁予比较有名的诗作,如《错误》、《水手刀》等,大多都是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的,因此他又被称为“浪子诗人”。其名作《错误》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作者:郑愁予 长春藤一样热带的情丝 挥一挥手即断了 挥沉了处子般的款摆着绿的岛 挥沉了半个夜的星星 挥出一程风雨来 一把古老的水手刀 被离别磨亮 被用于寂寞,被用于欢乐 被用于航向一切逆风的 桅蓬与绳索……
运用了倒装句的手法,如“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意思为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开落得莲花。之所以用倒装,是想造成一种时光的漫长感,也就是说,如果写成开落得莲花,全局重心就在容颜和莲花的比喻上,而显然,这不合错误这首诗的基调。全句要强调思妇等待情人时光的漫长,等待过程的艰辛。用莲花的开落这一倒装,就很好的表达了一个女人在季节深处,寂静无声的落寞和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的不易和沧桑。这样,一个游子走过时一个美丽而哀怨,寂寞的思妇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
总结起来,诗歌的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
(1)明快而不直露,含蓄而不晦涩,委婉地抒发了离愁别绪。
(2)诗歌的意象都是很传统的、中国的。“东风”、“柳絮”、“青石街道”、“窗扉”、“春帷”等意象,营造出别具感情色彩的意境,尽力渲染浓重的愁绪,把亲人久别的抑郁和不得相聚的惆怅,曲折地表现了出来。
(3)这首诗深受我国古典诗词的影响,继承的是中国古代宫怨和闺怨一类诗歌的传统,只是将这一主题用现代语言表现出来了。
(4)短小别致,轻巧清隽,美丽凄哀,“堪与宋词小令相提并论”。
(5)比喻新奇鲜活,柔弱的女子,日复一日,春去秋来,空房独守,容颜憔悴,诗人以“莲花朵的开落”喻指女子红颜的消退;以“小小的寂寞的城”、“窗扉紧掩”描摹女子幽闭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