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聊斋志异简介(蒲松龄及聊斋志异介绍)
《聊斋志异》全书将近五百篇,内容丰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爱情故事,占据着全书最大的比重,故事的主要人物大多不惧封建礼教,勇敢追求自由爱情。这类名篇有《莲香》《小谢》《连城》《宦娘》《鸦头》等。
二是抨击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作为科举制度的受害者,蒲松龄在这方面很有发言权,《叶生》《司文郎》《于去恶》《王子安》等都是这类名篇。
三是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和对人民的压迫,极具社会意义,如《席方平》《促织》《梦狼》《梅女》等。
聊斋志异的意思是蒲松龄在自己的书屋“聊斋”里记录奇异荒诞的故事。
《聊斋志异》中“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志”是记述事件的意思,“异”指奇异、离奇、怪诞的故事,其中的故事对现实富有讽刺和借鉴意义。
聊斋志异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作者自己对现实社会的愿望。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
聊斋志异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
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
《聊斋志异》小说集,又被称作《鬼狐传》,是由明末清初时期的山东文学家,蒲松龄先生撰写的,民间奇幻小说故事集。
《聊斋志异》一共分成了十二卷,一共包含了四百九十四个关于鬼狐妖怪的短篇传奇民间故事,因此,也被称呼为《鬼狐传》。
而作者撰写《鬼狐传》的用意,实际是写狐鬼喻人,借鬼狐妖怪来比喻人类社会上的一些事理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