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冕好学_王冕好学拼音版
“王冕好学”是中国古代的一句成语,形容一个人非常喜欢学习,肯下功夫去钻研各种知识。
举例来说,很多历史上的名人都被称为“王冕好学”,比如唐朝著名的学者韩愈,他为了求知而奔波于不同的地方,甚至深入山林和僻地去寻找书籍和古文献,并一心致力于文字的研究和宣传。
又比如元朝著名的诗人忽必烈,他不仅学习诗歌,还涉猎了哲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广泛阅读书籍,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
因此,“王冕好学”这个成语体现了人们对于勤学好问、不断追求知识和进步的人的赞誉,是一种非常褒义的词语。
【原文】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译文】王冕七八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让他到地里放牛,(他)却偷偷的到私塾去,听学生念书,听过之后,就默默的背诵。黄昏回去的时候,却忘了(带)他的牛(回来)。有一个农民牵着王冕的牛问是谁家的牛踩坏了庄稼,王冕的父亲非常生气,打了他,过后还是这样。王冕母亲说:“儿子喜欢读书,为什么不任凭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呢?王冕因此离开,去寺院居住。晚上偷偷出来,坐在佛像膝上,手执简策映着长明灯读书,书声琅琅直到天亮。
1 王冕好学旦意味着好学、勤奋、有志于学习的女子。
2 在中国古代,旦是对女子的称呼,王冕好学旦指勤奋努力的女子王冕。
3 王冕好学旦的形象在后世文学和影视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描写和展示,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学习和追求进步的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