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正文内容

月夜忆舍弟_月夜忆舍弟拼音

chun3653周前 (08-20)诗词名句8

《月夜忆舍弟》是唐代杜甫的诗,不是苏轼的。全文为: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苏轼忆弟弟的诗,有著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夜忆舍弟

作者: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2、【赏析】

此诗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思乡之作。首联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断人行”交代背景,表明战事频繁:“秋边一雁声”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写边塞凄凉景象,为“月夜”渲染一种压抑气氛。颔联交代时令,点明主旨。颔联“露从今夜白”交代时令,即“白露节”,表明天气渐凉,地面水气凝结,使人顿生凄凉之感。“月是故乡明”融入诗人主观想象,点明主旨,突出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这两句采用“移情”手法,本来一样洁白的霜露,可在今晚更加苍白;本来一样明亮的月亮,可偏在故乡最为明亮,这完全是诗人在自然景物描写中融注的主观想象,是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情感的自然流露。颈联承上启下,自然过渡。诗人由望月怀乡自然引出对弟弟的思念,绵绵愁思中夹杂着对生离死别的焦虑和不安。承上启下,过渡自然。尾联流露不满,深化主题。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内心的忧虑和惆怅之情,同时含蓄地表现出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深化主题。综观全诗,诗人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中哀愁胸中涌,对亲人深情字中结,字里行间暗含对现实的不满,对百姓的同情,将常见的怀乡思亲题材写得凄楚动人,沉郁顿挫,而且此诗对仗工整,景中有情,耐人寻味,因此成为五言律诗中的典范之作。

相关文章

李清照诗词全集_李清照诗词全集和翻译

1.声声慢·寻寻觅觅宋代: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

离骚原文及翻译_楚辞离骚原文及翻译

离骚全文高中课文原文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

描写荷花的优美句子_描写荷花的优美句子一段话

描写荷花的优美句子_描写荷花的优美句子一段话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旳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旳舞女旳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旳,有羞涩地打着朵儿旳;正如一粒粒旳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

一片孤城万仞山前一句(一片孤城万仞山是出自哪首诗)

此诗句出自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或称作横吹曲辞·出塞),流传至今的诗文有两个版本,分别为:凉州词文/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横吹曲辞·出塞文/唐...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_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及首都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_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及首都

中国古代朝代顺序排列: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和东汉、蜀魏吴三国、西晋和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和南宋、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代,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过去距离...

轻诺必寡信是什么意思(轻诺必寡信下一句是什么)

最近一直在反思,自己太容易答应别人,却很多时候没做好,一直告诫自己不要轻易许下诺言,但还是屡犯不改,真心遭罪。突然有一天就看到了如题的这句话,发现老祖宗真是厉害,很早以前就告诫我们,轻诺必寡信,顺便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