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正文内容

二十四节气完整图片_二十四节气完整图片带简介

chun3652周前 (08-26)诗词名句6

 二十四节气:立春、 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分别是哪些


  二十四节气分别代表的含义:


  1、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2、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3、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4、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5、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6、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7、立夏:夏季的开始。


  8、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9、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10、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11、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12、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13、立秋:秋季的开始。


  14、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15、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16、秋分:昼夜平分。


  17、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18、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19、立冬:冬季的开始。


  20、小雪:开始下雪。


  21、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22、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23、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24、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二十四个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现在是小雪的节气,再过几天,也就是十二月七日是大雪的节气了。到那时我们东北家乡就进入了天寒地冻的时候了。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清明:既是节气,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常是在每年的4月5日这一天。

春分、秋分:到了春分、秋分这一天的时候,白天和夜晚一样长。

  二十四节气:立春、 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几千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古人经常观察太阳的运动。这是因为古人主要靠种地养活自己,农时季节对庄稼的收成影响很大。在一年又一年的耕作和对气候变化的观察中,聪明的古人逐渐掌握了太阳运行的规律。他们立木为杆,通过测量日影确定了冬至、夏至和春分、秋分,后来逐渐划定了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廿四节气准确的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节体系,更是包含有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廿四节气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一岁分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共计二十四个。其中,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是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大寒一过,将开始新的一个轮回。

24个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四季的开始。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相关文章

初中生必背古诗词200首_初中生必背古诗词200首第二百首诗句少年中国说

目录: 《诗经》 关睢 蒹葭 君子于役 汉乐府 陌上桑 曹操 龟虽寿 观沧海 蒿里行 陶渊明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 饮酒(结庐在人境) 北朝民歌 木兰辞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籍 入若耶溪 孟浩...

长安晚秋_长安晚秋表达了什么情感

  长安秋望 【作者】:杜牧  【朝代】:唐  【体裁】:五言绝句  【内容】: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

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原文)

  1、译文   去游览蕲水清泉寺,寺在兰溪旁边,溪水向西流。   山下短短的兰芽浸在小溪里,松林里的沙路干净没有泥,布谷鸟在傍晚的细雨中悲伤地啼叫。(然而)谁说人生在世不能回到少年?门前的流水还能向...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意思是:我对于国家。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

有关中秋的诗词_有关中秋的诗词歌赋美文佳句

1、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2、《天竺寺八月十五夜桂子》唐 · 皮日休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昨夜雨疏风聚

昨夜雨疏风骤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并不是李煜的作品。《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词作。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