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正文内容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翻译

chun36510小时前诗词名句1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剪烛的目的是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该句出自《夜雨寄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这是作者身居异乡巴蜀时以诗的形式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一说友人)的复信。此诗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对方的深深思念。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全诗构思新巧,跌宕有致,言浅意深,语短情长,具有含蓄的力量,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读者,令人百读不厌。

古代夜里照明用腊烛,志趣相投的人彻夜长谈有说不完的话,一截烛芯燃尽相谈还是意犹未尽,所以要及时剪掉燃尽的烛芯以防腊烛熄灭。

首先,“西窗”与诗人写作的地点和时间有关,更有利于传达诗人内心的思念之情与孤独之感。

“西窗剪烛”,则进一步体现了诗人与妻子的秉烛长谈。长夜漫漫,西窗话雨,充满了“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的温情与浪漫。而这些,都是诗人此刻独对西窗,对于未来重逢的设想与憧憬,更加反衬出自己内心的忧愁与孤寂。

“西窗”与古代诗词中所代表的文化内涵有关,更有利于渲染诗人独居异地的凄凉之感。

“西窗”既有写实的客观性,又有诗人传情达意的主观性。较令人动容和虐心的地方,诗人写下这份“西窗剪烛”的诗情画意之时,却不知远在长安的妻子已经病逝。“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终究成为了李商隐一生未了的遗憾。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

相关文章

登黄鹤楼是谁写的(登黄鹤楼谁写的最好)

登黄鹤楼并非王安石所写。北宋张咏等写有登黄鹤楼诗。如:重重轩槛与云平,一度登临万想生。黄鹤信稀烟树老,碧云魂乱晚风清。何年紫陌红尘息,终日空江白浪声。莫道安邦是高致,此身终约到蓬瀛。昔人已乘黄鹤去,此...

但使龙城飞将在_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是

但使龙城飞将在_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是

这句诗出自王昌龄的《出塞》诗,全诗如下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面对战火纷飞的边境战争,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但是龙城飞将在...

黄鹤楼古诗文网(黄鹤楼古诗百度百科)

《黄鹤楼》不是王维的作品,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

咏柳 唐 贺知章(咏柳唐贺知章意思讲解)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人。少年就以文词而出名。公元695年擢进士,做过工部侍郎等官。晚年与李白交友,酒后作诗文,神采飞扬。他工书法,尤...

中国古代诗词名篇(中国古代诗词名篇100首)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励志诗词散文:陋室铭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

鞭笞(鞭笞的近义词)

鞭笞是一种拷打受辱的惩罚方式,它属于古代的一种刑罚,古人会用鞭子或竹竿等来打击、惩罚受辱的人,也可以称为“打鞭”。它的用途是向受折磨的犯人施加报复或惩罚,但在当今社会已经是非法的惩罚方式。鞭笞的意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