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 李白_峨眉山月歌李白古诗
峨眉山月歌
唐代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悬着半轮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动着月亮映影。首句是仰望,写静态之景;次句是俯视,写动态之景。第三句写出发和前往的地点,第四句写思念友人之情。全诗连用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语言自然流畅,构思新颖精巧,意境清朗秀美,充分显示了李白的艺术天赋。
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中,他点明了自己的远游路线,同时抒发了依依惜别的情思。其中两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这两句诗描绘了峨眉山上的秋夜,月亮半圆高悬,倒映在平羌江的水面上。这景象既美丽又寂寥,使人不禁感叹时光匆匆,离别之情油然而生。李白以此表达了他对离别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示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悟和诗意的表达能力。
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情思的两句: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作者在该诗中描绘了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在船上看到峨眉山尖吐出的半圆秋月,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诗人。但在从清溪到渝州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诗人思念不已。诗人借月抒发了的对亲友家乡的思念之情。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其原文如下: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白话文意思是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月影。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