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意思: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借景说理,语意双关,一写登高望得远,二写对前途的信心,包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这两句诗是借景抒情,一反常人之感受.
诗人的政治理想、抱负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神情意志,都得到充分反映,全诗善于选择角度,立意新颖,言简意赅,寓抽象义理于具体事物之中.借景抒怀,感情奔放,气势磅礴,风格有劲且有力.
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不惧怕浮动的云雾遮挡我的视线,只因为我已经站在了最高层。现在多用来比喻: 掌握住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一时的假象所迷惑。这句诗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七言绝句《登飞来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意思是: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对一些现象我们要有博大心胸去包容,不忘初心,坚守信念。
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出自于《登飞来峰》王安石,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而苏轼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
不惧怕在山间浮动的云雾遮挡住我的视线,只因为我现在站在最高层。